「楓橋經驗」與建立群眾路線長效機制實證研究 王友明著 978701025143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01025143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楓橋經驗」與建立群眾路線長效機制實證研究
ISBN:9787010251431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王友明著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頁數:27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51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既是作者多年來對「楓橋經驗」的理論研究和學理思考,也是他廣泛深入社會基層一線開展調研活動的成果。在充分掌握和熟悉了大量的社會基層組織開展群眾工作鮮活經驗的第一手資料后,作者既能從歷史與現實結合,亦能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甚至從國內實際與國外經驗結合角度出發,提出了對如何建立群眾路線長效機制的思考和對策,對廣大黨員、公務員特別是基層工作者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復興偉大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楓橋經驗」歷經近60年長盛不衰,甚至在新時代日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個經驗始終確保蘊含其中的群眾路線這一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不動搖,並使其制度化、規範化、體系化,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基本遵循和不變法則。
全書除導論外共九章,作者深入社會基層一線調研撰寫的10多篇調查報告作為附錄,約20萬字。

作者簡介
王友明,男,1965年4月生,山東臨沂人。現任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理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沂蒙黨性教育基地特聘教授。曾任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內參《領導參考》《研究諮詢》執行主編。
著有《革命與鄉村——解放區土地改革研究》《沂蒙革命鬥爭史略》《黨建新論》《從愛國主義到共產主義》《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等;主編和參編《轉型、創新、現代化:崑山樣本》《中國治理新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綱》《中外戰爭戰役大詞典》等;在國內報刊發表文章和諮詢報告80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課題、上海市社科規劃課題和教育部重大項目課題若干。擔任上海市委黨的十九大宣講團成員、紀念建黨95周年和長征勝利80周年講師團成員,應邀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國內外高校講學講座,廣受好評。

目錄
序:「楓橋經驗」與黨的初心使命
導論
第一章 「楓橋經驗」的形成和發展
一、「楓橋經驗」的誕生
二、「楓橋經驗」的嬗變
三、「楓橋經驗」的本質內涵——群眾路線
第二章 「楓橋經驗」的機制和支柱
一、「火車頭」的牽引作用
二、實現機制
三、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
第三章 「楓橋經驗」和群眾路線制度建設
一、黨的優良傳統
二、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
三、增強黨長期執政能力的重要基礎
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前提
第四章 新時代群眾路線制度建設面II缶的挑戰和問題
一、新時代群眾路線制度建設面臨的挑戰
二、新時代群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歷史的必然
二、黨的領導制度體系
三、深刻把握「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第六章 黨性教育和依法行政
一、堅定理想信念的黨性教育
二、加強推進依法行政
第七章 維護人民利益和切實依靠群眾
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二、切實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
第八章 創新踐行群眾路線工作方法
一、增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二、創新群眾工作方法
三、建立群眾工作績效科學評價體系
第九章 全面從嚴治黨贏得民心
一、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二、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三、建立健全科學嚴密的黨內監督體系
四、實現對所有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
結語 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
附錄 群眾路線制度基層實踐的調查報告
一、基層黨建與農村治理法治化相互促進長效機制的構建
二、構建群眾路線長效機制的達川實踐
三、中層理論在基層黨建研究中的應用
四、推倒一堵牆,拉近黨群心
五、「宣教技堵查」,有效做好基層選舉
六、強化社區社團黨建,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七、依託電子商務實現農民就地創業的新路徑
八、實施「定評補」,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創先爭優新機制
九、「合成加科技」,實施「大聯勤」
十、挖掘幹部資源,服務企業發展
十一、「非公」黨建,從「心」開始
十二、開展黨支部村企共建聯建取得實效
十三、「組、引、發、編、建」,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
十四、以良好學風促幹部作風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楓橋經驗」與黨的初
心使命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王
友明同志的新作《「楓橋
經驗」與建立群眾路線長
效機制實證研究》由人民
出版社出版。這是他多年
來深入研究和思考的成果
,其中有些內容我在一些
相關學術研討會上也聽過
他的介紹,但系統通讀下
來,還是感到有許多新的
見解,感覺很有收穫。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
初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
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
心和使命,始終強調自己
是群眾黨,為群眾、靠群
眾、紮根群眾,在組織、
宣傳、教育、動員和服務
群眾中使自己得以發展壯
大,使黨領導的民族獨立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
偉業得以實現。正如毛澤
東同志所集中概括的,「
兵民是勝利之本」,走群
眾路線是黨的事業從勝利
走向勝利的「不二法門」。
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
楓橋經驗」,其精髓就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
」,這正是黨的群眾路線
的生動寫照和集中體現。
「楓橋經驗」歷經50多年而
長盛不衰,依然富有蓬勃
生機,其原因也在於始終
確保蘊含其中的群眾路線
這一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
生命線不動搖,並使其制
度化、規範化、體系化,
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基
本遵循和不變法則。可以
說,「楓橋經驗」是一個集
中體現黨的群眾路線,並
使其制度化的可學習可推
廣借鑒的鮮活案例,體現
出黨的群眾路線貫徹落實
中所需要的對民眾的思想
教育、組織建構、運營機
制、動員技術、法規保障
、迭代更新等方面進行有
效探索創製的一個成功的
範本。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
的特徵和問題,歷史總是
在不斷地繼承與創新中得
以發展。作為群眾路線集
中體現的「楓橋經驗」,也
隨著時代變遷和實踐的變
化發展而不斷被賦予新元
素、新內容,呈現出鮮明
的時代印記和空間特色,
也唯有此才使其長盛不衰
,常講常新。黨的十九屆
四中全會的主題就是堅持
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
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
明確提出「健全為人民執
政、靠人民執政的各項制
度」的任務。強調「堅持立
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
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把尊重民意、彙集民智
、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
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
中,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
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
礎,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
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
位,著力防範脫離群眾的
危險。」因此,系統研究「
楓橋經驗」誕生以來發展
變化的歷史軌跡,研究蘊
含其中的內在規律,探索
其制度化的內在機制,為
建立健全堅持黨的群眾路
線制度,構建堅持群眾路
線的長效機制,其意義是
不言自明的。
王友明同志多年來一
直致力於黨的群眾路線的
研究,近年來多次深入「
楓橋經驗」的誕生地——
浙江諸暨開展調查研究,
同時在全國多地進行實地
調研,從歷史與現實、理
論與實踐、國內與國外的
緊密結合上,對「楓橋經
驗」與群眾路線制度進行
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
一些頗具啟發意義的創新
觀點。比如提出「楓橋經
驗」的動力機制上存在上
拉力、內生力和下推力;
在實現機制上提出系統化
的頂層設計、適宜的組織
機構、系統的制度性規範
、科學的運作流程、富有
為民情懷的人員、完善的
法治保障等,認為「動力
機制決定實現機制,而實
現機制承載和反應動力機
制,二者相輔相成、互為
條件、互為支撐,共同構
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一切理論研究和歷史研究
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應用。
作者在對「楓橋經驗」深入
梳理剖析基礎上,從堅持
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堅
定理想信念的制度、優化
權利結構的制度、維護群
眾利益的制度、切實依靠
群眾的制度、增進同群眾
感情的制度、創新群眾工
作方法的制度、群眾工作
績效評價的制度、持之以
恆正風肅紀的制度、強化
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制度等
,系統謀划提出新時代群
眾路線制度建設途徑方法
和政策建議,具有很強的
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
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
國各族人民開啟全面建設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
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即將召開黨的二十大
之際,這部書的出版也是
一個很好的獻禮。相信本
書對廣大理論工作者和黨
建實踐者都大有裨益。
中國史學會會長、求
是雜誌社原社長
李捷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