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比較與批判、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研究原則,遵循本體探究—理論淵源—歷史發展—基本模式—適用問題—實施過程的理論邏輯,在從總體上系統釐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概念及其理論淵源的基礎上,著眼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在實際疏導過程中的展開和運用,系統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基本理念、適用問題、疏導干預過程和操作技術,以期為思想政治教育人員開展心理疏導提供系統全面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作者簡介
潘莉,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第十二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入選者,2016年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提名人物。主要研究領域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社會心理及其疏導,在《教育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出版《說理教育法研究》學術專著,主編《如沐陽光:諮詢心理學與現代生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敘事教學法研究》,合著《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國夢之中國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等著作10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獲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三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餘項。
目錄
緒論當前社會精神生活問題和心理疏導價值的凸顯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理論資源
第一節馬克思主義精神生活理論
第二節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心理健康的觀念和方法
第三節心理諮詢中以價值理念影響心理狀態的理論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實踐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心理疏導實踐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中國共產黨開展心理疏導實踐的基本策略
第三節中國共產黨推進心理疏導實踐的政策規章
第四節中國共產黨心理疏導實踐的發展趨勢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模式
第一節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基本理念
第二節人與社會共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目標指向
第三節以文化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技術系統的核心成分
第四節多方協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主體力量
第四章當前社會精神生活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節當前社會精神生活問題及心理困惑
第二節當前社會精神生活問題及心理困惑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心理疏導的實施過程和技術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心理疏導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初始環節:建立疏導關係及疏泄情緒
第三節探索階段:確立困惑及個案概念化
第四節核心環節:價值重構與心理疏導
第五節結束階段:效果評估與分離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心理疏導的基本過程與實施策略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心理疏導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心理疏導的主要策略
第三節網路輿情危機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的干預策略
結語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疏導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序
疏導的本義即疏通、引導。疏導一詞源自大禹治水,《孟子·滕文公上》有記載「禹疏九河」的經驗。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在堯帝時任分管治理九河的大臣,他花費9年時間,採用堵塞的方法壘壩築堤治理洪水無效,反使洪水更加泛濫成災,后被出巡的舜帝殺了頭。之後,禹採取「鑿龍門、疏九河、導洪水、入東海」的辦法,經過13年的時間終於制服了洪水,使人民安居樂業。把疏導這個概念和心理連接在一起,主要強調對人們心理積淤的疏通和引導,使之導向積極健康的軌跡。心理疏導在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含義,在醫學領域,心理疏導是與心理治療等義的概念。比如魯龍光教授在《心理疏導療法》中,將心理疏導看成與藥物治療相對應的心理治療方法,具有寬泛的含義:「心理疏導療法是指醫務人員在與患者診療過程中產生良性影響,對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進行疏通引導,使之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促進心身健康的治療方法。」在心理學領域,心理疏導既是一種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方法,也可指一些特定的心理治療方法。前者是指一種對個體的相對簡單、輕度的心理困擾和問題,通過言語等方法進行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從而消除心理問題的方法,這樣把心理疏導與複雜的心理分析、心理教育等深度諮詢和治療方法區分開來;後者特指一些支持療法、安慰療法,或者具有明顯教育引導的諮詢和治療方法,這種方法主張治療者「教會」來訪者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這就與心理諮詢與治療中主張「價值中立」的方法區分開來。
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中廣泛存在心理疏導現象,比如人們有思想問題、心理問題找組織傾訴和解決,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心理疏導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係」。把心理疏導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概念在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中正式生成。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