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樣態、功能、發展境遇及建設方式等進行系統闡釋,其創新之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歷史回溯,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形成過程及運用實踐;二是從概念構建、樣態呈現、主要功能、發展境遇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了系統探討,具有一定的開拓性;三是具體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路徑,包括確立開發原則、開發主體、開發內容和開發方式等,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機銜接。
作者簡介
張珊(1989—),湖南人,博士,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圍繞紅色文化理論與文化傳播領域展開研究,先後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重慶市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等3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等4項,在《人民論壇》《理論探索》《重慶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7篇。
目錄
第一章導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述評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論闡釋
一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四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考察
一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初創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完善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化拓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論自覺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現實樣態
一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物質樣態
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制度樣態
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樣態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體
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參与思想政治教育運行全過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情況
一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困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發展困境的歸因分析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路徑
一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原則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主體
三提煉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
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
五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的典型方式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序
周琪
《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是張珊以博士學位論文為主體修訂完成的。回想張珊2018年到西南大學開啟了我們的師生之情誼,三年的問學、解惑、傳道的場景重現,我能感受到生長於湖南山水之間的她的堅毅、捨得和執著,這源於張珊一往無前、堅定執著的學術勇氣。這種問學的信仰和情懷能隔離學術之外的紛擾,進入潛心問道之境,我喜歡這樣的學生。
張珊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研究主題,原因在於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紅色基因、價值觀與中國精神、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繫緊密相連,並直接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融入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和精神力量之中。從這一視角看,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樣態進入思想政治教育諸要素之中,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體系、內容、方法等創新的契機,由此實現創造新內容、新話語、新方法之主旨,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主題,既要堅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理論研究之基,在思想政治教育物質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資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資源等豐富研究成果之上,用紅色文化資源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進行觀照,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研究的紅色文化動因,又要直面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講好紅色文化的精神密碼之問。之所以強調這一時代之問,原因在於紅色文化蘊涵的精神密碼是一種精神樣態,在精神樣態和生活樣態之間,我們總是面臨用合適的話語形式和內容描述精神與生活,並促成兩者之間的流動,引導精神從抽象的集合體進入個體日常生活之中,為個體所感知和接受,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相融通。而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承擔起這一轉化、融通的功能,既用理論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提煉出有價值導向、有情感、有溫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故事,又運用媒介(如網路)、信息技術等開發立體化、場景化、體驗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話語、方法、內容、資源、形態上建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