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個案研究和宏觀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式,結合歷史學與人類學研究方法,運用新加坡與中國兩方面的深入田野調查資料和有關文獻資料,具體地討論19世紀以來福清江兜移民如何移民至新加坡並在當地社會變遷場景中重尋生存之道,以及充分運用祖先崇拜、鄉族觀念、神明信仰等中國祖籍地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凝聚社群認同,進而在新加坡建構出一個血緣、祖籍地緣、業緣、神緣相結合的華人移民社群形態及其當代演化情形。本書之個案研究進一步印證和豐富了東南亞華人社群建構與演化的既有理論邏輯,並對當前學界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中的有關議題提出了若干思考。作者簡介
孟慶梓,男,1975年生,河北邢台人,歷史學博士,上海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東南亞華人社會文化及華人移民問題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1項,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項目1項。在《世界民族》《東南亞研究》《甘肅社會科學》《重慶社會科學》《人口與經濟》《南方人口》《西北人口》《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