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概論》(2023版)是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之一,主要講述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系統地介紹了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概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勞動和技能競賽工作,職工技能素質提升與技術創新工作,勞模和五一勞動獎工作,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等內容,是新時代工會幹部學習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理論知識的權威性、專業性讀物。
本書由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組織編寫,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組織修訂編寫。
作者簡介
全國工會幹部培訓基礎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委會主任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徐留平擔任,編委會成員分別來自全國總工會及直屬單位共20個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概述
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是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和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簡稱。工會經濟技術工作也稱職工經濟技術工作,它是工會組織開展的旨在激發職工主人翁精神,調動職工積極性,團結動員職工投身國家經濟建設的一系列活動。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和技能競賽、技術培訓、崗位練兵等活動以及勞模先進的評選表彰和管理服務等工作。勞動保護是指為了保障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從法律、制度、組織管理、教育培訓、技術、設備等方面採取的一系列綜合措施的總稱。政府部門和企業也把它稱為安全生產,科研、高校領域則常常把這項工作稱為勞動 (職業) 安全衛生。工會勞動保護工作是工會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監督企業和有關方面貫徹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法律法規,發動職工群眾參与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督促企業不斷改善勞動條件,維護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合法權益。
第一節 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 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地位
工會經濟技術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會工
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1 國家法律賦予工會的責任和義務。
《憲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工會法》 第七條規定: 「工會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极參加經濟建設,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 第三十二條規定: 「工會會同用人單位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單位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進行業餘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參加職業教育和文化體育活動,推進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和勞動保護工作。」 第三十三條規定: 「根據政府委託,工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 (工作) 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 國家法律將開展經濟技術工作的任務賦予了工會。
2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是黨聯繫職工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要求工會必須堅持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把推動國家經濟建設與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統一起來。這就要求工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上來,促進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並在發展中維護和實現職工的具體利益。開展經濟技術工作,是工會促進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工會為維護職工利益提供堅實物質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
3 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途徑。
2017 年 2 月 6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2017 年 4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予以正式印發。《改革方案》 明確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改革方案》 中關於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運用互聯網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等改革舉措與工會經濟技術工作密切相關,必然要求工會承擔起相關責任,推動建設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充分調動產業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 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作用
1 有利於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工人階級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是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工會組織動員職工開展 「比學趕幫超」 競賽活動和參与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評選表彰先進模範人物,有利於激勵廣大職工進一步煥發歷史主動精神和偉大創造力量,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2 有利於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
組織職工學習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職工職業技能水平,是工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重要內容。工會組織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賽、師徒幫教、技術培訓和技術成果評選表彰、展示交流等活動的目的,就是調動職工學習技術、參与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職工職業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為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3 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
圍繞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開展各種形式的立功競賽活動,進一步調動職工積極性;針對企業生產中的難點問題,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開發、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幫扶、發明創造等活動,積極引導職工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開展技術交流、技術協作、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活動,都是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重要方面。這些活動的開展,無疑會對推動技術進步、推動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4 有利於從根本上維護職工利益。
在我國,全國人民的總體利益和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工會要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工會開展經濟技術工作,體現了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相統一的要求。因為只有企業發展了,國家經濟建設搞好了,維護職工具體利益才會有堅實物質基礎;工會通過組織職工參加經濟技術活動,提高了職工的素質,增強了職工的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有利於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國家經濟發展,同時,這也是工會維護職工利益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