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道-德」現象學形態 譚舒著 97875227073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20
商品編號: 978752270738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9*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焦慮的「道-德」現象學形態
ISBN:978752270738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譚舒著
叢書名:東大倫理博士文庫系列
頁數:347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490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運用現象學方法,重構並解讀了「道—德」的內涵與主要層次,在此基礎上,詳細闡明了每個層級所可能出現的焦慮之形態、特徵與相應的化解路徑。簡單而言,「道—德」可分為「一域三界」。「一域」是「道—德」生命流衍的整全領域,「道」彰明先天意識,「德」則為後天意識。先天意識是主體生成之前,以自然切入並體證的方式所開顯的生命本真存在之域;而後天意識則是從先天意識之中跌落出來、起意並認同為「我」的存在者狀態,表現為有限人格的生成。「三界」是後天意識從「道」中跌落而自身衍進的三個後天環節,分別是象徵界、自為界和現實界。對應「一域三界」,焦慮主要分為存在焦慮、迷失焦慮、虛偽焦慮、實現焦慮。

作者簡介

譚舒,1987年生,東南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寧波大學,現為廣州南方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道理心理學、倫理學基礎理論。近十年主持或參与各級各類項目九項;在國內各類期刊、報紙發表論文十余篇;合著一部,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和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現象學近現代肇始及其內在發展理路梳理
第一節 現象學近現代肇始——從康德的實踐理性及道德宗教說起
第二節 現象學的形式形態與質料形態之爭——以胡塞爾與舍勒為例
第三節 現象學的情感流變形態與範疇分析形態之較——以愛德華·哈特曼與尼古拉·哈特曼為例
第四節 現象學的橫向顯現形態與當下體驗形態之辯——以黑格爾與薩特為例
第五節 現象學的道德心理流變與倫理心態轉向之別——以薩提亞與海靈格為例
第二章 「道—德」現象學旨歸
第一節 現象學中的「道德」意涵闡發及一種中國哲學式的詮釋構想
第二節 「道」
第三節 「德」
第四節 作為一種基本哲學態度與方法論的「道—德」現象學闡釋
第五節 焦慮作為「道—德」現象學的衍進形態
第三章 「道」向「德」下貫的源初焦慮——存在焦慮
第一節 「道—德」域的運作機制
第二節 存在焦慮的表現
第三節 存在焦慮的特點
第四節 存在焦慮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 「道—德」域中存在焦慮的衍化路徑
第四章 主體進入象徵界的焦慮——迷失焦慮
第一節 象徵界的運作機制
第二節 迷失焦慮的表現
第三節 迷失焦慮的特點
第四節 迷失焦慮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 象徵界中迷失焦慮的衍化路徑
第五章 主體進入自為界的焦慮——虛偽焦慮
第一節 自為界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虛偽焦慮的表現
第三節 虛偽焦慮的特點
第四節 虛偽焦慮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 自為界中虛偽焦慮的衍化路徑
第六章 主體進入現實界的焦慮——實現焦慮
第一節 現實界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實現焦慮的表現
第三節 實現焦慮的特點
第四節 實現焦慮的形成原因
第五節 現實界中實現焦慮的衍化路徑
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