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四書」英譯及相關研究,以及本書的理論基礎與基本框架。第二至第五章分別為《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的英譯研究。除對英譯本及學術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外,每章對代表性譯本的可讀性與可接受性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包括譯本的敘事性、句法簡易性、詞彙具象性、銜接與連貫,以及讀者對譯本的情感態度、整體評價、關注要點,譯本反映的中國形象等。第六章則以前述分析為基礎,探討全球化時代中國典籍英譯與傳播的現狀與發展策略。作者簡介
劉翚,籍貫蘇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維也納大學翻譯學博士、博士后,維也納大學翻譯學中心客座研究員,法國Savoie大學Condillac研究團隊成員。歐洲翻譯協會、德國技術信息傳播協會、德國術語學會等國際學術團體的會員。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其中SSCI、A&HCI期刊論文4篇,CSSCI論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篇,主編教材2部,擔任多本SSCI、A&HCI期刊的匿名審稿人;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參与國際課題3項。作為主講人參加了數十次國際學術會議。2018年入選江蘇省高層次人才雙創博士計劃。目錄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