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城鎮群空間規劃技術研究》從城鎮群地區開發密度評價與邊界增長模擬技術、資源環境承載力演化模擬技術、生態斑塊及生態廊道設計技術三方面基本規劃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入手,結合已有成熟空間規劃技術,在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下進行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關鍵技術的集成,研究開發輔助規劃的虛擬現實系統實現技術,提升空間規劃的科學性,推進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標準化進程,為有序引導城鎮化過程和科學合理進行城鄉建設布局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簡介
劉衛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201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4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余建輝,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導。主持或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40餘項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參与編纂著作6部。2017年獲中國自然資源學會青年科技獎;2019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獲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先進個人。
目錄
第一章 全球化下的城市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下的世界城市體系
第二節 資本主義發展型國家的全球城市區域
第三節 中國新興城市區域的多形態路徑
第四節 后危機時代城市區域發展的多樣化路徑
第二章 城鎮群及其空間範圍
第一節 城鎮群及其形成
第二節 城鎮群空間範圍
第三節 京津冀城鎮群空間範圍與空間結構
第四節 結論與展望
第三章 城鎮群地區國土開發密度的三維綜合評估方法與系統開發
第一節 城鎮群國土開發密度三維綜合評估方法
第二節 評估方法在珠三角城鎮群的應用示範
第三節 城鎮群國土開發密度三維綜合評估系統開發
第四節 結論與展望
第四章 城鎮群地區國土開發適宜性評價
第一節 國土開發適宜性評價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評價方法在寧波象山港區域的應用示範
第三節 城鎮群地區國土開發適宜性評價軟體開發
第五章 城鎮群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測度與系統開發
第一節 資源環境承載力測度研究回顧
第二節 資源環境承載力測度方法
第三節 城鎮群資源環境承載力測度系統開發
第四節 結論與展望
第六章 大都市區自然資本利用的可持續性評估——以北京市為例
第一節 生態足跡核算
第二節 基於足跡核算的自然資本可持續利用評估框架
第三節 基於足跡深度和足跡廣度的自然資本生態持續性
第四節 基於基尼係數的自然資本利用公平性
第五節 基於人類發展指數的自然資本利用效率
第六節 結論與展望
第七章 城鎮群地區生態空間布局規劃理論方法與應用實踐
第一節 城鎮群生態空間結構優化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關中城鎮群生態空間結構優化布局應用實踐
第三節 京津唐城鎮群生態廊道優化布局應用實踐
第四節 結論與展望
第八章 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的虛擬現實系統
第一節 系統總體介紹
第二節 系統功能設計與實現
前言/序言
城鎮群地區是我國的主要人口-產業集聚區,也是我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由於面臨著突出的「人」與「地」之間的矛盾,這些地區也是最需要科學空間管治的區域。城鎮群空間規劃是新時期區域空間管治的重要手段,作為一項直接面向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其影響因素和機制複雜,綜合集成難度大,規劃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性強。創新、集成城鎮群空間規劃的關鍵技術是科學編製規劃的根本保障。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人機對話系統,開發集成信息平台建設技術、輔助決策支撐技術、空間優化模擬技術、可視化表達技術等,可為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提供標準化的技術支撐,有利於推進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標準化和科學化的進程。
本書在系統梳理已有相關技術和理清我國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關鍵技術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探索研究城鎮群地區空間擴張機理與邊界增長模擬技術、開發密度檢測與評價技術、承載力評價模擬技術、生態板塊及生態廊道設計技術等關鍵性技術節點,結合已有成熟空間規劃技術,在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下進行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關鍵技術的集成,嘗試開發輔助規劃的虛擬現實系統,力求提升空間規劃的科學性,推進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標準化進程,為有序引導城鎮化過程和科學合理進行城鄉建設布局提供有力支撐。
本書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的虛擬現實技術研究」(2012BAJ15802)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大學、廣州地理研究所的10餘位科研人員參与了本書編寫。本書總體框架設計、章節內容安排等工作由課題負責人劉衛東研究員完成。全書一共分為八章,第一章是全書的研究基礎和總綱,由劉衛東研究員主筆;第二章探索了城鎮群地區邊界識別方法,由劉慧研究員、牛方曲副研究員主筆;第三章對城鎮群地區開發密度評估進行了新的嘗試,由張虹鷗研究員、葉玉瑤研究員等主筆;第四章和第五章從國土開發適宜性、資源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探索了適合城鎮群地域特徵的國土開發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測度方法,分別由馬麗副研究員和張文忠研究員、余建輝副研究員主筆;第六章和第七章嘗試研發城鎮群地區生態資本評估以及生態空間格局優化技術,分別由彭建教授和匡文慧研究員主筆;第八章通過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庫、模型庫構建及人機互動虛擬現實系統開發,形成集診斷技術、情景模擬技術、人機互動技術與可視化技術於一體的城鎮群地區空間規劃技術集成與虛擬現實原型系統,由余卓淵高級工程師主筆。劉衛東和余建輝負責本書的統稿工作。
本書的許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相關大學和研究所等學界同仁的支持與指導,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大學、廣州地理研究所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長期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另外,本書的順利出版得到了商務印書館李娟主任、姚雯編輯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