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研究 莫鵬燕著 97875227133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2271330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研究
ISBN:978752271330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莫鵬燕著
頁數:23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38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編輯學的角度,對中國古代農書的編輯宗旨、編輯指導思想、編輯體例、編輯方法進行深度挖掘。從中國古代農書發展階段的劃分、社會歷史背景分析、農書的編輯實踐特點、代表性農書的編輯研究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詳盡的分析,總結整理出中國古代農書編輯實踐活動的總體脈絡和特點,以期對現代農書編輯和農業實踐活動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莫鵬燕,女,1979年生,武漢大學博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博士后,現為鄭州師範學院傳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編輯出版理論、編輯出版史、編輯思想史、學術出版、數字出版等。在《科技與出版》《江西社會科學》《出版廣角》《青年記者》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參編學術專著2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主持並參与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等科研項目多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意義
一 理論意義
二 現實意義
第二節 研究目標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 論著方面
二 論文方面
第四節 概念界定
一 農業科學和農業技術
二 農業及其階段的劃分
三 中國古代農書
四 編輯概念的界定
第五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國古代農書發展階段的劃分及其依據
第一節 中國古代農書發展階段的劃分依據
第二節 中國古代農書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 萌芽與形成階段——春秋戰國時期
二 發展並日臻成熟階段——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 向南方普及階段——隋唐兩宋時期
四 由傳統農書高峰期向現代農書轉型階段——元明清時期
第三章 中國古代農書萌芽與形成階段的編輯實踐
第一節 萌芽與形成階段古代農書編輯的社會條件
一 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士階層崛起
二 諸子並起,學派林立,百家爭鳴
三 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
四 開阡陌、廢井田
五 北方精耕細作技術的初現
六 各種水利工程的興建
第二節 萌芽與形成階段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的特點
一 異源同流的農家學派
二 資料收集源於上古農書
三 「農戰強國、資政重本」的重農編輯宗旨
四 「時至而作,渴時而止」的「三才」編輯指導思想
第三節 萌芽與形成階段代表性農學文獻的編輯
一 農時學理論的載體——月令體文獻
二 最早的月令體文獻——《夏小正》
三 最早的官方月令體農書——《呂氏春秋·十二紀》
四 最早的土壤學著作——《尚書·禹貢》
五 最早的生態地植物學著作——《管子·地員》篇
六 最早的水利科學著作——《管子·度地》篇
七 最早系統記載農業技術的著作——《呂氏春秋·士容》上農等四篇
第四章 中國古代農書發展並日臻成熟階段的編輯實踐
第一節 發展並日臻成熟階段古代農書編輯的社會條件
一 由大一統到大分裂
二 鐵犁牛耕的進一步推廣與江南地區的初步開發
三 從文化大一統到亂世中的多元文化
四 大型灌溉渠系的大量出現
五 北方精耕細作技術逐步趨於成熟
六 農業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第二節 發展並日臻成熟階段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的特點
一 廣徵博引、源於實踐的資料收集方法
二 大型綜合性農書體裁首現
三 首創農家月令體農書
四 專科、志錄類農書體裁的出現
五 「重農抑末、資政重本」的重農編輯宗旨
六 「順天時,量地利」的「三才」編輯指導思想
七 對農書編輯起消極作用的陰陽五行說
第三節 發展並日臻成熟階段代表性農書的編輯
一 《氾勝之書》
二 《四民月令》
三 《齊民要術》
第五章 中國古代農書向南方普及階段的編輯實踐
第一節 向南方普及階段古代農書編輯的社會條件
一 戰亂頻繁,北方農業破壞嚴重
二 南方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南糧北調局面基本形成
三 印刷技術的普及
四 農具的創新和發展
五 南方水田耕作技術體系的形成
第二節 向南方普及階段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的特點
一 編輯主體的多元化
二 農書編輯內容以南方農業技術為主
三 源於實踐、引經據典的資料收集編輯方法
四 農書體裁形式豐富
五 農書版式多樣
六 「勸課農桑、固本安民」的重農編輯宗旨
七 「盜天地之時利」的「三才」編輯指導思想
第三節 向南方普及階段代表性農書的編輯
一 《四時纂要》
二 陳旉《農書》
第六章 由傳統農書高峰期向現代農書轉型階段的編輯實踐
第一節 轉型階段農書編輯的社會條件
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極端強化
二 人口、耕地比例失調
三 勞動密集型集約農業經營方式的強化
四 西學東漸
五 西方現代農學的傳入與推廣及中國古代傳統農學的消亡
第二節 轉型階段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的特點
一 大型綜合性農書的頂峰及轉型
二 「采捃經傳、驗之行事、詢之老成」的編輯方法
三 文獻徵引去粗取精、廣博詳盡
四 類分系屬體例清楚完備、便於檢索
五 力求精詳的數量表達方法
六 月令體農書減少
七 「以農為本、資政重本」的重農編輯宗旨
八 「人與天合、力足以勝天」的「三才」編輯指導思想
九 「三宜」思想的影響
第三節 轉型階段代表性農書的編輯
一 現存第一部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二 首部兼及南北的全國性農書——王禎《農書》
三 古代農書的巔峰——《農政全書》
四 官修農書之絕唱——《授時通考》
第七章 中國古代農書編輯實踐發展總結
第一節 以重農思想為編輯宗旨的內涵與發展
一 《氾勝之書》——資政重本,勸課農桑
二 《齊民要術》——食為政首,教民致富
三 王禎《農書》——農,天下之大本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