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植物藥學 - 理論、方法與應用 付玉傑等 978703067176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196
商品編號: 978703067176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林源植物藥學 - 理論、方法與應用
ISBN:9787030671769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付玉傑等
叢書名:特色森林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叢書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34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林源植物藥學理論、方法和應用,主要包括四部分,共18章。第一部分為基本理論,包括林源植物藥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林源植物葯資源、林源植物化學成分3章;第二部分為方法學,包括林源植物療法,林源植物葯提取分離、純化與結構解析,林源植物葯設計方法,林源植物葯合成方法,林源植物葯製劑方法,林源植物葯管理方法6章;第三部分為應用研究,包括抗癌林源植物葯、抗抑鬱林源植物葯、抗艾滋病林源植物葯、抗瘧林源植物葯、抗衰老林源植物葯5章;第四部分為管理與實踐,包括罕見病與孤兒葯、仿製葯、藥物濫用監測與國際合作、林源植物葯全球製藥企業與市場營銷4章。 本書可以作為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對林源植物葯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開發應用的知識體系有更全面的掌握。同時本書也可供對林源植物葯感興趣的學者和專業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基本理論
1 林源植物藥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1 1 林源植物藥學的定義
1 2 林源植物藥學的研究對象
參考文獻
2 林源植物葯資源
2 1 概述
2 2 林源植物林葯複合模式
2 3 林源植物藥用資源的人工培植
2 3 1 野生林源植物資源的保護
2 3 2 生物量增量
2 3 3 有效利用空間
2 3 4 目的活性物質含量增量
2 3 5 目的活性物質含量的季節動態
2 3 6 立體種植與植物生活史型
2 3 7 人工調控手段誘導目的活性物質含量增量
2 4 原植物鑒定
2 4 1 概述
2 4 2 DNA條形碼鑒定技術
2 4 3 近紅外光譜鑒定技術
參考文獻
3 林源植物化學成分
3 1 糖苷類化合物
3 1 1 概述
3 1 2 硫代葡萄糖苷和異硫氰酸酯
3 1 3 氰苷
3 2 萜類化合物
3 2 1 概述
3 2 2 二萜類化合物
3 2 3 三萜類化合物
3 2 4 白頭翁屬植物三萜皂苷
3 2 5 甘草屬植物三萜類化合物
3 2 6 環烯醚萜類化合物
3 3 生物鹼
3 3 1 概述
3 3 2 附子生物鹼
3 3 3 罌粟殼生物鹼
3 3 4 植物源生物鹼乙酰膽鹼酯酶抑製劑
3 3 5 阿朴啡類生物鹼
3 3 6 干預NF-κB上游通路對p65核轉運的調控作用的生物鹼
3 4 黃酮類化合物
3 4 1 概述
3 4 2 黃酮類化合物的活性
3 4 3 黃酮類化合物的半合成改造
3 4 4 黃酮類化合物和CYP酶的代謝相互作用
3 4 5 O-甲基化類黃酮類化合物
3 5 苯丙烷類化合物
3 5 1 概述
3 5 2 天然苯丙烷類化合物與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3 5 3 苯丙素苷類化合物
3 6 醌類化合物
3 6 1 概述
3 6 2 萘醌
3 7 化學成分質量控制方法
3 7 1 概述
3 7 2 薄層色譜法
3 7 3 高效液相色譜法
3 7 4 氣相色譜法
3 7 5 質譜法
3 7 6 液相色譜-質譜法(LC-MS)
3 7 7 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
3 7 8 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UPLC-MS/MS)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方法學
4 林源植物療法
4 1 概述
4 2 傳統醫學
4 3 中國傳統醫藥
4 3 1 概述
4 3 2 藥性理論
4 3 3 方葯配伍
4 4 現代醫學
4 4 1 概述
4 4 2 臨床實踐
4 4 3 基礎科學
4 4 4 手術
4 4 5 內科
4 4 6 診斷專業
參考文獻
5 林源植物葯提取分離、純化與結構解析
5 1 提取
5 1 1 概述
5 1 2 液-液萃取
5 1 3 固相萃取
5 1 4 固相微萃取
5 1 5 索氏提取
5 1 6 泡沫萃取
5 2 分離工藝
5 3 純化
5 4 結構解析
參考文獻
6 林源植物葯設計方法
6 1 藥物設計
6 1 1 概述
6 1 2 藥物靶標
6 1 3 合理的藥物設計
6 1 4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
6 2 生物利用度控制
6 2 1 前葯
6 2 2 藥物靶向作用
6 2 3 新化學實體
6 3 先導化合物
6 3 1 高通量篩選
6 3 2 天然活性物質作為藥物發現的起始材料
6 3 3 先導化合物的確定和標準
6 3 4 先導化合物的優化
6 3 5 先導化合物的活性評價
6 3 6 葯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PK/PD)模型
6 4 基於分子碎片的藥物分子設計
6 5 用於體內藥物分析的色譜技術
6 5 1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6 5 2 毛細管電泳法
6 5 3 手性柱色譜法
6 5 4 膠束色譜法
參考文獻
7 林源植物葯合成方法
7 1 生物合成
7 1 1 概述
7 1 2 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
7 1 3 生物鹼生物合成
7 1 4 苯丙烷類化合物生物合成
7 2 化學合成
7 2 1 概述
7 2 2 有機合成
7 2 3 半合成
7 2 4 全合成
參考文獻
8 林源植物葯製劑方法
8 1 概述
8 1 1 藥物
8 1 2 劑型
8 1 3 藥物製劑
8 1 4 緩釋
8 1 5 腸外製劑
8 1 6 局部製劑
8 1 7 植物葯製劑
8 2 片劑
8 2 1 概述
8 2 2 制粒工藝
8 2 3 壓片工藝
8 2 4 片劑包衣
8 3 製藥工程
參考文獻
9 林源植物葯管理方法
9 1 臨床試驗
9 1 1 臨床前開發
9 1 2 臨床研究階段
9 2 中國植物葯的管理
9 2 1 藥品
9 2 2 國家管理
9 3 全球植物葯的管理
9 3 1 政府管理機構
9 3 2 藥典
9 3 3 相關法規
9 4 處方葯和非處方葯的管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