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超越對立-中國氣候變化政策的學習理論研究
ISBN:9787302626237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翟大宇
頁數:1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5134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國際機制內化、國家社會化等相關理論,建立了開放條件下國家學習的研究框架。本書建立了國家學習的層次(工具性、價值性)和國家學習的主動性(追隨型、引領型)兩個維度的國家學習模型,較好地解釋了不同階段中國氣候政策的變化。此外,本書圍繞全球氣候治理機制和中國氣候政策演進彙集較為豐富的資料,較好地反映了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中國國內氣候政策的發展變化過程。
目錄
第1章 導論
1 1 問題的提出
1 2 研究背景
1 2 1 全球氣候治理及其基本結構
1 2 2 氣候政治中主要國家(集團)的基本立場和政策分化
1 2 3 中國氣候政策立場的階段性變化
1 2 4 從堅持一定階段內發展中國家不減排到做出自主減排承諾的轉變
1 2 5 聚焦研究問題:中國的氣候政策變化及其原因
1 3 文獻回顧
1 3 1 國家利益變化論及其邏輯
1 3 2 國際制度變化論及其邏輯
1 3 3 國際氣候機制內化論及其邏輯
1 3 4 文獻評述:對中國氣候政策變化解釋的不足
1 4 理論視角、方法路徑與結構安排
1 4 1 學習理論研究視角的引入
1 4 2 方法路徑
1 4 3 本書結構安排
1 5 研究意義與創新
1 5 1 現實意義
1 5 2 理論意義
1 6 小結
第2章 學習理論及其模型:理論視角與研究設計
2 1 學習理論及其意義
2 1 1 國際關係中的學習理論
2 1 2 學習的類型與討論
2 2 規範內化的兩種邏輯與國家學習
2 2 1 後果性邏輯
2 2 2 適當性邏輯
2 2 3 兩種邏輯的結合
2 2 4 學習理論與兩種內化的邏輯
2 3 學習理論與體系學習
2 3 1 國際關係理論對體系(結構)與個體(行動者)關係的討論
2 3 2 學習理論視角下的國際體系進化發展
2 4 學習差距及其政治後果
2 4 1 知識的權力屬性
2 4 2 國家間的學習差距
2 5 研究設計
2 5 1 核心概念與概念間的相互關係
2 5 2 研究假設
2 5 3 研究的可操作化
2 6 小結
第3章 研究起點:中國「前學習階段」的氣候政策
3 1 體系學習:全球氣候治理的早期進程
3 1 1 對氣候變化的早期研究
3 1 2 從科學議題到政治議題的議程設置
3 2 中國氣候變化議題的「前學習階段」
3 2 1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足
3 2 2 對氣候變化的學習內化較為有限
3 3 小結
第4章 追隨型工具性學習:「《公約》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4 1 追隨型學習:中國環保工作的早期發展
4 1 1 參与國際環境合作與中國環境保護的起步
4 1 2 國內環境保護制度和機構建設
4 2 體系學習:《公約》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4 2 1 《公約》的談判與生效過程
4 2 2 以《公約》為核心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4 3 追隨型學習:中國參与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4 3 1 參与《公約》談判的立場與國內準備
4 3 2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協調
4 3 3 簽署《公約》后的國內行動
4 4 被動的工具性學習: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4 4 1 國內環保工作更多集中在環境污染等領域
4 4 2 對氣候變化研究的投入有待提高
4 4 3 經濟發展目標與應對氣候變化
4 5 小結
第5章 追隨型價值性學習:「《京都議定書》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5 1 體系學習:《京都議定書》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5 1 1 《京都議定書》的談判與生效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5 1 2 《京都議定書》的意義
5 2 追隨型學習:中國參与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5 2 1 價值再分配:要求明確的南北間責任劃分
5 2 2 利益再分配:對靈活履約機制持懷疑態度
5 2 3 立場變化:「《公約》階段」與「《京都議定書》階段」中國的立場對比
5 3 被動的價值性學習: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5 3 1 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5 3 2 體制機制調整與研究投入
5 4 小結
第6章 引領型工具性學習:「哥本哈根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6 1 體系學習:「哥本哈根階段」氣候治理模式的轉變
6 1 1 「后京都」的氣候談判歷程
6 1 2 《哥本哈根協議》與新的氣候治理模式
6 2 引領型學習:中國參与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6 2 1 價值再分配:新興市場國家身份的重新定位
6 2 2 利益再分配:碳強度減排目標的提出
6 2 3 引領體系學習:參与多種形式的國際氣候合作
6 3 主動的工具性學習: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6 3 1 損益判斷:對氣候變化影響與危害的認識變化
6 3 2 議題定位:將氣候變化問題定位為發展問題
6 3 3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應對氣候變化
6 3 4 體制機制調整與加大研究投入
6 4 小結
第7章 引領型價值性學習:「《巴黎協定》階段」的中國氣候政策
7 1 體系學習:《巴黎協定》的談判、生效過程及其意義
7 1 1 《巴黎協定》的談判與生效過程
7 1 2 《巴黎協定》的意義與氣候治理模式的變化
7 2 引領型學習:中國參与國際氣候談判與合作的立場與行動
7 2 1 成為氣候進程中的引領者
7 2 2 積極提供國際氣候公共產品
7 2 3 立場變化:「哥本哈根階段」與「《巴黎協定》階段」中國的立場變化
7 3 主動的價值性學習:中國國內的氣候政策立場與行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