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曹菁菁著 978710115986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27
商品編號: 978710115986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班固-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ISBN:9787101159868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曹菁菁著
叢書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頁數:14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30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孔子周遊列國,創立儒家學說;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書聖王羲之,留下了曲水流觴的佳話;詩仙李白,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名篇;王安石為糾正時弊,推行變法;李時珍廣集博採,躬親實踐,編撰醫藥學名著《本草綱目》
這些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的是在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思想家、政治家,有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發揮過重大作用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有的是為國家安定統一、民族融合團結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軍事家、外交家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行為事迹、風範品格為當世楷模,並垂范後世。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先賢人物。他們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他們的故事,是對中華民族的稟賦、特點和氣質非常生動、非常鮮活的闡釋;他們的名字,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非常光彩奪目;他們為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書寫了非常光輝燦爛的篇章。
為了解先賢,走近先賢,精心組織編寫了這套《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叢書,以翔實可靠的史料為依據,細膩動人的故事為載體,真實地呈現中華先賢人物的事迹、品格和精神風貌,彰顯他們的貢獻和功績,激發人們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對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敬。
開卷有益,期待這套叢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目錄
導讀
儒學傳家
續寫史記
身陷囹圄
覲見天子
拜仕蘭台
兩都賦
論史雲龍門
勒銘燕然
史魂絕命
班固生平簡表

精彩書摘
《班固/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此時的班固,已經沒有力氣憤怒。自從離開了里巷,班固就被帶上了枷鎖。吏卒粗暴地催促他趕路前往京兆的大獄。一路上,班固拖著沉重的枷鎖徒步行走,雙腳全都打起了水泡,然後水泡破了,被草鞋反覆摩擦,鮮血淋漓。小吏和兵卒對他橫眉立眼,稍有不順意,就一頓打罵了事。等來到京兆的大獄時,班固已經精疲力盡,四肢百骸彷彿早已不屬於他。他能體會到的,只剩下一種麻木的虛空。
伏在獄中潮濕的草墊上,班固口乾舌焦卻不想喝水,腹中飢腸轆轆卻無心飯食。他覺得身體無比沉重,而思緒卻輕飄飄地彷彿飛在空中。當年被囚禁的司馬遷,是不是也曾在這京兆的舊獄中呢?
渾渾噩噩中,班固看見牢房的角落中坐著一個人。那人一身襤褸的深衣,戴著一頂破敗的布冠。雖然衣衫不整,頭髮雜亂,但是身形巋然如岩石。那人面壁而坐,看不見容貌。班固想,這人儀錶不凡,怎麼也會淪落到此?
班固慢慢移動到他身邊,只聽見那人正對著牆壁低語:
「西伯姬昌被紂王囚禁,於是推演出了《周易》:孔子在困頓中編纂了史書的經典《春秋》:屈原被放逐莽荒之地,寫出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卻發奮編寫出了《國語》:孫臏遭人陷害被挖去了膝蓋骨,《孫臏兵法》才得以撰寫出來。在秦國曾經位極人臣的呂不韋被貶謫到蜀地,後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囚禁在秦國,最終死在了秦國的大牢之中,而他的《說難》《孤憤》卻成為秦王的教科書。這些人,如果一生平遂,還能不能有這些驚世的成就呢?恐怕就沒有了吧。沒有刻骨銘心的悲憤,怎麼會有對理想志向的奮不顧身呢?身體雖然遭受侮辱,但是精神卻能超脫肉體,成就偉大的事業。」班固在一旁聽了,心裏有萬般感觸。他行了一個禮道:「在下班固。班固聽聞先生所說,實乃卓識,一定不是凡俗之人。是何原因身陷囹圄呢?」
「我已經不想提起自己的名字。一旦提起,就是對祖先的辱沒。在這幽暗的監獄里,忍受著饑寒交迫,還要面對吏卒的呼喝,我還有一點點做人最基本的尊嚴嗎?沒有了。出身有什麼用呢?即便是世家大族,出身將相王侯,此時也和低賤的人一樣,沒有分別。秦國的丞相李斯,聲名遠播六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受盡了五刑。淮陰侯韓信,用兵如神,被封為王侯,最後卻身首異處。絳侯周勃,曾剷除呂后的勢力,一時之間權勢煊赫,最後也被囚禁在請罪室之中。他們在牢獄之中,還會有一點點尊貴的樣子嗎?我寧願此生再也沒有人問起我的名字。」
班固心裏冰涼一片:「先生如此說,豈不是進來牢獄的人,只有死路一條了。班固自問從來謙卑為人,以研究儒學、續寫史書為己任,從未有過逾越禮教的行為。每日都會自省,是否有什麼行為不符合中庸之道,時時用君子的標準來約束自己。在下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竟然會潦倒在牢獄之中。」
面壁的人突然低低地笑了起來:「死,可怕嗎?其實比死更可怕的,是這種屈辱的折磨。你不知道這種折磨何時能夠結束,你只能咬著牙捂著傷口堅持著,讓腔子里的一口氣不能斷。和這種痛苦相比,死路,豈不是一條最簡單的路嗎?死了,就不用面對這一切的屈辱。尋死可太容易了。然而,人總不能免俗,人總有放不下的東西,所以貪生怕死。有的人顧念父母老邁無所依靠,有人顧念妻室兒女不忍離開,有的人則是為了內心未能成就的志向。」
班固說:「是的,有未完成的事業,在下還不能死。」
那人又道:「我何嘗不是呢,所以隱忍苟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班固呢喃著重複著那人的話,覺得好生耳熟。這一個字一個字那麼熟悉,彷彿就在他的心板上刻著一樣。
「我這個人雖然才疏學淺,但是也想不自量力地干一番事業。我從少年時起,遍訪名山大川,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翻閱家裡所有的書籍,還去尋訪別人家的藏書,來琢磨事情的來龍去脈。

前言/序言
他們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
他們的故事,是對中華民族的稟賦、特點和氣質最生動、最鮮活的闡釋。
他們的名字,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最為光彩奪目。
他們為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書寫了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先賢人物。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其父親班彪書稿的基礎上,沿用《史記》體例編纂西漢一代的史書,起自漢高祖,終至王莽篡漢,名為「漢書」。《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與司馬遷的《史記》一同開創了中國正史修纂的體例與標準,在中國史學史上舉足輕重。因而班固與司馬遷並稱「班馬」。
班氏一族在西漢時開始為官,成帝時,班家因為班婕妤在宮中頗受寵幸,而躋身外戚之列。班婕妤的兄弟雅好詩書,成帝曾將內府藏書的副本賞賜給班家。
西漢末期,王莽專權,班氏因不支持王氏而在政治中沒落。班固的父親班彪跟隨同是外戚之家的同鄉之人竇融經營西陲。後來,竇融歸漢,班固才隨父入洛陽。班固從小博覽群書,在父親身邊受業,十六歲入洛陽太學學習。二十三歲時,父親病逝,班固繼續父親未完的事業——編纂《太史公書》(即《史記》續篇),完成西漢的歷史記述。
班固的史書修纂工作,以漢明帝永平五年(62)為分水嶺。在此之前,班彪、班固的修史與司馬遷相似,主要是個人行為,對歷史事件的評價也基於個人的史識與立場。永平五年(62),班固因被人誣告私修國史而下獄。在弟弟班超奔走辯冤的努力下,班固終於出獄。漢明帝拜班固為郎官,入蘭台與陳宗、尹敏、孟異等共撰《世祖本紀》。班固卓越的修史能力得到了明帝的讚賞,拜為郎中,遷為蘭台令史,修纂整理東漢開國以來的史事。明帝又命他在其父親遺稿的基礎上,撰寫起自漢高祖、終於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漢書》。從此之後,班固修纂史書的行為變成了東漢官方的行為。
漢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隨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永元四年(92),竇憲失勢自殺,班固受牽連被捕,死於獄中。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他修撰的《漢書》,是「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他是「漢賦四大家」之一,他的《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班固的弟弟班超平撫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妹妹班昭續寫《漢書》,一門三傑,堪稱東漢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