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秀堂 和寶堂著 97872001389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20013892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百年英秀堂
ISBN:9787200138924
出版社:北京
著編譯者:和寶堂著
頁數:5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30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京劇譚派藝術是四大鬚生派別之一,譚門七代嫡傳世系譚志道、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其流派能做到七代傳人,而且個個都是佼佼者,這在中國戲劇世家中是絕無僅有的。他們的學藝生涯、唱腔流派、一招一式及傳承譜系,對中國傳統京劇、傳統戲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書第一次對譚門七代的心路歷程、從藝經歷、唱腔流派、傳承創新方面的文字資料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搜集與整理,並將所有內容置於中國歷史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中,從宏觀上呈現了包括譚派藝術在內的京劇藝術發展脈絡。

作者簡介

和寶堂,1947年生於北京。1959年就學于北京市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老生。啟蒙老師是喜連成科班頭科、名鬚生陳喜星,又得余派鬚生楊菊芬、王少樓、胡盛岩等以及武生教師王德祿、諸連順、安曉峰等教授。中專畢業後向北京梨園公會會長沈玉斌學習京劇史,向戲曲理論教師劉建華、范鈞宏、吳祖光學習京劇表演理論。長期擔任北京市戲曲學校專業教學研究室主任和教學督導,負責編寫京劇劇目教材,同時兼自由撰稿人三十余年。著作(包括主編的作品)有《松柏庵往事》、《為京劇號脈——和寶堂戲曲雜文集》、《話說京劇》、《譚門七代》、《荀慧生》、《譚富英》、《趙燕俠》、《張學津》等,長期為《北京晚報))、《梨園周刊》和原《中國京劇》等各報刊撰稿。力主京劇恢復主演中心制和自由挑班演出的體制,支持藝術個性的張揚、流派的復甦,反對京劇的「話劇化」。

目錄

一 開篇
二 家世之謎
三 輾轉津京
四 鄉班歷練
五 砥礪奮行
六 六下江南
七 人宮承應
八 承上啟下
九 無腔不譚
十 百年譚劇
十一 極盡哀榮
十二 薪火相傳
十三 豫升中興
十四 初出茅廬
十五 正式挑班
十六 譚馬之間
十七 五福拱壽
十八 一門忠孝
十九 譚徒梅友
二十 「嘎調風波」
二十一 德藝兼修
二十二 有口皆碑
二十三 回歸祖居
二十四 譚門元壽
二十五 母子情深
二十六 「七年大獄」
二十七 海納百川
二十八 走南闖北
二十九 天津「共和」
三十 獨佔天蟾
三十一 一門忠孝
三十二 「太平」歲月
三十三 京劇「天團」
三十四 一脈相傳
三十五 蘆盪火種
三十六 梨園中人
三十七 《打金磚》熱
三十八 古稀「吊毛」
三十九 三學天霸
四十 六代黃忠
四十一 「百歲」成鋼
四十二 永不稱家
四十三 絳帳解惑
四十四 繼往開來
四十五 英秀滿堂
附錄一 譚鑫培陵墓重修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