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貝克特 (英)安德魯.吉布森著 莫亞萍譯 978753218390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文藝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05
商品編號: 97875321839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塞繆爾.貝克特
ISBN:9787532183906
出版社:上海文藝
著編譯者:(英)安德魯.吉布森著 莫亞萍譯
叢書名:知人系列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29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儘管對塞繆爾·貝克特的研究萬象紛呈,但貝克特本人卻是一個極簡主義的作家。作者對貝克特的生活和工作給出了全新、簡潔和批判性的描述,這與貝克特的藝術宗旨恰相吻合。作者通過分析貝克特對現代史的反應,找到了貝克特創作動機的邏輯,展示了貝克特如何對時代精神產生深刻感受,以及其傳達這種精神的能力是任何其他當代藝術家都無法比擬的。本書跟蹤貝克特痛苦的創作和人生步伐,分析了歷史事件在貝克特一系列作品中(通常是柔和、間接的)痕迹和反應。作者指出,貝克特信奉一種極致版本的浪漫主義學說,即藝術是對歷史生活形式的批判,只不過貝克特的版本常常話裡帶刺又顛覆規則,因為他固執地拒絕認為假定的生活能夠給出最終結論。

內容簡介 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是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1928年,他成為失明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助手。1938年定居巴黎並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莫菲》。德國佔領法國期間,曾因參加抵抗運動,遭法西斯追捕。1950年代之後,他開始轉向戲劇創作,憑藉《等待戈多》蜚聲文壇。1969年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是一部關於貝克特生活和工作的簡史,作者吉布森追隨貝克特的人生足跡,穿過獨立后的愛爾蘭、1930年代的巴黎和倫敦、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要歷史階段,從而展現貝克特的思維邏輯,展示他是如何從時代中得到藝術目標,並傳達力量的。

作者簡介 安德魯·吉布森,一位學者和哲學家。他發表了眾多關於詹姆斯·喬伊斯、塞繆爾·貝克特以及相關文學理論的作品。已出版作品:《喬伊斯的復讎: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歷史》、《政治和美學》(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年)、《貝克特和巴迪歐:間歇性的痛苦》(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間歇性:最近法國哲學中的歷史理性概念》(愛丁堡大學出版社,2011年)等。

目錄 序言:這該死的人生
1 到達終點之一:愛爾蘭,1906-1928
2 一文不值:巴黎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28—1930
3 健全人的無情和狡詐:倫敦,1933-1935
4 在第三帝國時的憂鬱:德國,1936-1937
5 垃圾清除:戰爭、抵抗運動、維希法國,1939-1944
6 恥辱:解放運動,鋤奸行動,戴高樂,1944-1949
7 誰有意義:冷戰時期的世界,1950-1985
8 所在之處:資本的凱旋,1985-1989
後記:重新開始
引用文獻
精選參考書目
致謝
圖片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