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是「行為藝術」「社會雕塑」等概念的創始人,被譽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前衛藝術最有影響的人物。其代表作有裝置藝術《油脂椅》、行為藝術《荒原狼》等。他認為藝術具有革命潛力,藝術創新是促進社會復興的途徑之一,試圖用藝術去重建一種信仰,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克勞迪婭·梅施在紛繁的博伊斯自我論述和評論家研究中,探索其廣泛的藝術創作的主要線索——分裂的創傷經驗對其藝術和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及他對藝術本身概念的持續擴展,對西方藝術邊界的拓展,和對跨學科工作方式的不斷探索,由此,讀者可以獲得一條全新的「通往博伊斯」之路。
目錄 導言
1 壞爸爸
2 危機與天主教
3 表演、自傳、「生命歷程/工作歷程」
4 浪漫主義科學、醫學和薩滿教
5 激進主義與政黨政治
6 藝術家的形象與「街區」
參考書目
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