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夏商王朝統治區域的北境,古稱「冀州」的今日山西、河北中西部與豫北地區在夏商兩代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本書以陶器為主要研究對象,由陶器譜系構建冀州夏商時期各考古學文化的編年框架,並討論不同時期各考古學文化的變遷與交流關係。二里頭文化時期太行山兩麓考古學文化的區域特徵比較明顯,但不同地理單元間多有互動,分佈格局犬牙交錯。二里岡上層文化擴張,中斷了許多土著文化,商文化的影響和擴張已經達到南流黃河兩岸和壺流河流域。晚商時期,商文化的收縮,不少地區考古遺存減少,土著文化復興,但商王朝仍然以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控制交通孔道。本書認為,陶器群的差異和群體分布區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對應不同人群的共同體。以考古學文化區分人群和主要族群共同體,在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夏商王朝仍有合理性。作者簡介
常懷穎,200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考古學系,2005年於四川大學獲碩士學位,2010年于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2010年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13年出站后留所,在夏商周研究室工作至今。先後參加或主持了重慶雲陽李家壩、絲栗包,四川成都金沙,河南安陽殷墟孝民屯、南陽李庄漢墓群,山西曲沃北趙晉侯墓地,河北臨城補要村、行唐故郡車馬坑、淶水張家窪等遺址的發掘及北京大學藏秦漢簡牘的室內發掘工作。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中國考古學史及銅器范鑄工藝研究。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