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史地與絲路文明 劉進寶著 97875423558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甘肅教育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4235585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西北史地與絲路文明
ISBN:9787542355850
出版社:甘肅教育
著編譯者:劉進寶著
頁數:30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29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讀者對象:本書適用於地方史相關研究人員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劉進寶是有名的敦煌學家,長期研究絲綢之路和西北史地,全書收錄了作者近四十年的來所寫的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其中既有學術性較強的論述,也有知識性的普及文章 。全書較為系統地反映了中亞與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 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 多民族、多文明的交匯融合和共同繁榮,為讀者進一步瞭解、認識中亞與絲綢之路的歷史地理、 民族文化、 社會生態及其在東西方文明交流過程中的歷史面貌和歷史地位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叢書”中一冊,主要介紹了我國西北地區的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等。西北作為絲綢之路的地理基礎,研究西北史地就需要研究絲路文明。西北絲綢之路輸送的不僅是絲綢,往來的不僅是貿易,這條路上還承載著來自不同國度和民族的人的情感和文化,是串聯亞歐非百年文明的紐帶。作者將西北史地的研究與絲綢之路結合起來,從絲綢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東方學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學、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絲路貿易及其特點、絲路民族及其文化這五個方面做了系統闡述。

作者簡介
劉進寶 著 劉進寶 編
劉進寶,浙江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國家民委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絲路文明》主編。兼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浙江省敦煌學與絲綢之路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敦煌學、絲綢之路研究,著有《敦煌學通論》《唐宋之際歸義軍經濟史研究》《我們這代人的學問》等;主編有《轉型期的敦煌學》《百年敦煌學:歷史 現狀 趨勢》《絲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序論 東方學視野下的”絲綢之路”1 一、張騫通西域1 二、”絲綢之路”的提出 4 三、”東方學”背景下的”絲綢之路”13
第一章 何謂”絲綢之路”19
第一節 “絲綢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19 一、”絲綢之路”的提出及其在西方、日本的早期使用 20 二、我國使用”絲綢之路”一詞的演變 26 三、”絲綢之路”概念的充實和深化 47 四、結語 51
第二節 關於李希霍芬”絲綢之路”命名的辨析 53
第二章 “絲綢之路”的地理基礎——西北史地 65
第一節 東方學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學” 65 一、東方學及其出現的背景 66 二、西北史地學出現的背景 70 三、西北史地學與蒙元史 75 四、西北史地學的研究對象 79
第二節 “西城”還是”西域” ——《史記 大宛列傳》辨析 83 一、歷史上的”西域”83 二、”西域”“西城”“西邊”“西方”“右地”87
第三節 “五涼文化”孕育下的敦煌學 94 一、五涼文化的基礎 95 二、河西佛教的發展 98 三、敦煌文獻反映的五涼歷史101
第四節 古代蘭州的交通112 一、陸上交通與絲綢之路112 二、水上交通及其設施與運輸工具115 三、交通的基層管理組織——驛站126 四、蘭州交通發展的原因128
第五節 略論林則徐對西北邊患的預見132 一、林則徐愛國防俄思想的來源132 二、林則徐鞏固邊疆的措施——屯田138 三、歷史證明了林則徐的預見141
第三章 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144
第一節 張騫出使西域與”絲綢之路”的開通 144 一、張騫出使西域144 二、”絲綢之路”的開通及中西文化的交流 149
第二節 霍去病與河西之戰 152
第三節 河西四郡與邊防設施159 一、河西四郡的設置159 二、漢在河西的邊防設施165
第四節 法顯西行述論171 一、法顯西行的背景和原因171 二、法顯求法的艱難歷程175 三、法顯西行的價值和意義180
第五節 隋代對絲路的經營和隋煬帝西巡184 一、開拓西域貿易的裴矩184 二、隋煬帝西巡與張掖盛會190
第四章 絲路民族及貿易特點197
第一節 絲路貿易的功能和特徵197 一、絲綢之路的交流功能——雙向共贏197 二、絲綢之路的交流特徵——轉輸貿易202
第二節 吐蕃對河西地區的統治與經營206 一、統治形式的改變206 二、田賦制度的變化209 三、民族政策與民族關係216
第三節 甘州回鶻在河西地區的活動222
第四節 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及其成就229 一、斯文赫定與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組建229 二、西北科學考查團的成績238
第五章 絲路學術文化252
第一節 居延漢簡的發現及其學術價值252 一、居延漢簡的發現252 二、居延漢簡的學術價值257
第二節 《絲路探險記》與大穀光瑞考察隊 264
第三節 我讀《西域的憤怒》268
第四節 歷史比較語言學視野下的吐火羅 ——徐文堪《絲路歷史語言與吐火羅學論稿》讀後 272
第五節 繼承、發展與創新 ——讀張國剛教授《中西文化關係通史》287 附錄 一部有特色的地方史——讀《甘肅古代史》299附錄:作者已發表與本書相關的文章
目錄302後記304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