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資治通鑒 (精)全四冊-中華經典普及文庫
ISBN:9787101162165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宋)司馬光
叢書名:中華經典普及文庫
頁數:36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5129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通鑒》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鑒」,司馬光於此作了第一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表現出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制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現出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通鑒》的議論部分沿襲了以往史書的形式,即書中的「臣光曰」。全書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於自己之手的102篇。內容主要是有關國家治亂和君臣之道的。 《資治通鑒》的書名是宋神宗欽定的,其書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宗旨,其中「興邦之遠略,善俗之良規,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節,叩函發帙,靡不具焉」,自古被視為學習歷史,吸取經驗,學習治國理政、修身齊家之道的經典之作。《資治通鑒》中所蘊含的領導藝術、管理經驗、用人智慧、權謀戰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是人們學習歷史、汲取智慧、指導人生的不二之選。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目錄
卷第一 周紀一 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至二十六年 烈王元年至七年
卷第二 周紀二 起癸丑(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顯王元年至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紀三 起辛丑(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慎靚王元年至六年 赧王元年至十七年
卷第四 周紀四 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
卷第五 周紀五 起己丑(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
卷第六 秦紀一 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 孝文王元年 庄襄王元年至三年 始皇帝元年至十九年
卷第七 秦紀二 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始皇帝二十年至三十七年 二世皇帝元年
卷第八 秦紀三 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
卷第九 漢紀一 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高帝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 漢紀二 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
高帝三年至四年
卷第十一 漢紀三 起己亥(前202)盡辛丑(前200)凡三年
高帝五年至七年
卷第十二 漢紀四 起壬寅(前199)盡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高帝八年至十二年 惠帝元年至七年
卷第十三 漢紀五 起甲寅(前187)盡癸亥(前178)凡十年
高后元年至八年 文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四 漢紀六 起甲子(前177)盡辛未(前170)凡八年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
卷第十五 漢紀七 起壬申(前169)盡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文帝前十一年至十六年 后元年至七年 景帝前元年至二年
卷第十六 漢紀八 起丁亥(前154)盡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景帝前三年至七年 中元年至六年 后元年至三年
卷第十七 漢紀九 起辛丑(前140)盡丁未(前134)凡七年
武帝建元元年至六年 元光元年
卷第十八 漢紀十 起戊申(前133)盡丙辰(前125)凡九年
武帝元光二年至六年 元朔元年至四年
卷第十九 漢紀十一 起丁巳(前124)盡壬戌(前119)凡六年
武帝元朔五年至六年 元狩元年至四年
卷第二十 漢紀十二 起癸亥(前118)盡辛未(前110)凡九年
武帝元狩五年至六年 元鼎元年至六年 元封元年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