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粵樂,亦稱「廣東音樂」,雖屬民間音樂的範疇,卻發端並發展于城市文化的空間之中,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就粵樂本體而言,音樂材料與樂器折射出典型的城市文化特徵,題材與城市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並體現出城市化與休閑化的特點;從傳播與發展來看,粵樂藉助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而實現了廣泛流傳,在上海、北京、天津均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從發展空間來看,粵樂在民間「私伙局」、專業表演舞台等物理空間中呈現出勃勃生機,並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同時,粵樂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虛擬空間的傳播,不僅搭建了樂友之間的交流平台,而且還對規範演奏風格、促進粵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者簡介
劉瑾,(1973 06一),山東聊城人,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副院長,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06年于上海音樂學院獲博士學位(西方音樂史專業)。主要從事音樂美學、西方音樂史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其中包括關於廣東音樂的一系列研究——《文化生態與文化變遷:20世紀20一30年代廣東音樂在上海的興盛現象考察》、《從感性認知到意義呈現——私伙局粵樂演奏的美學解讀》等。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