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空間中的粵樂發展研究 劉瑾 97870307437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03074372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城市文化空間中的粵樂發展研究
ISBN:978703074372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劉瑾
頁數:19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27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粵樂,亦稱「廣東音樂」,雖屬民間音樂的範疇,卻發端並發展于城市文化的空間之中,並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就粵樂本體而言,音樂材料與樂器折射出典型的城市文化特徵,題材與城市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並體現出城市化與休閑化的特點;從傳播與發展來看,粵樂藉助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而實現了廣泛流傳,在上海、北京、天津均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從發展空間來看,粵樂在民間「私伙局」、專業表演舞台等物理空間中呈現出勃勃生機,並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同時,粵樂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虛擬空間的傳播,不僅搭建了樂友之間的交流平台,而且還對規範演奏風格、促進粵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簡介

劉瑾,(1973 06一),山東聊城人,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副院長,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06年于上海音樂學院獲博士學位(西方音樂史專業)。主要從事音樂美學、西方音樂史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其中包括關於廣東音樂的一系列研究——《文化生態與文化變遷:20世紀20一30年代廣東音樂在上海的興盛現象考察》、《從感性認知到意義呈現——私伙局粵樂演奏的美學解讀》等。

目錄

緒論
一、文化研究中的空間轉向
二、關於城市化與文化發展及其關係的研究
三、本書的價值
第一章 粵樂音樂材料在城市文化空間中的特徵呈現
第一節 粵樂之音樂語言的多元吸納
一、植根于本土音樂的土壤
二、廣泛吸納外省的音樂元素
三、對西方音樂元素的吸納
第二節 樂器載體:文化差異形成的張力
一、傳統的樂器配置
二、西方及流行樂器在粵樂中的使用
三、流行音樂影響下特殊類型的粵樂——精神音樂
四、電聲樂器的加入
第三節 靈活多變的粵樂旋法
一、調式與音程:和諧、動聽的平民取向
二、即興性的凸顯:粵樂中的「加花」
三、動機與樂匯:主題形象的集中刻畫
四、對粵樂音樂材料的特徵與城市文化空間關係的思考
第二章 粵樂之題材的城市化與休閑化特徵
第一節 粵樂之題材的歷史回顧
一、清末至辛亥革命:社會矛盾與生活嚮往
二、20世紀20—30年代末:革命精神與借景抒懷
三、20世紀30—40年代末:苦悶與祈求
四、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熱情與發展
五、改革開放之後:走向多元題材取向的粵樂
第二節 作為城市休閑文化之產物的粵樂
一、世俗:粵樂的城市休閑文化特徵
二、粵樂的城市休閑文化特徵及價值
第三章 粵樂的多城市空間傳播與發展現象探析
第一節 穗滬雙城記:粵樂的發軔與成熟
一、粵樂:發軔于珠江三角洲的藝術之花
二、廣州與上海的城市空間連結
三、成熟于異鄉:粵樂在上海發生的重大變化
四、粵樂在上海的現狀
第二節 穗京雙城記:粵樂在北京的發展及穗京互動
一、新中國成立之前北京的粵樂活動
二、北京的代表性粵樂社
三、北京廣東音樂研究社及其活動
四、北京粵樂傳承的代表人物——曹和先生
五、北京廣東音樂聯誼會
第三節 粵樂在「第二故鄉」天津的發展
一、從廣東人的「旅津廣東音樂會」到天津人的「廣東音樂聯誼會」
二、20世紀40年代:西方文化影響下天津豐富多彩的粵樂活動
三、粵樂在當下天津城市文化空間中的迴響
第四章 粵樂在物理空間中的發展狀況
第一節 城市空間中的亮麗風景:「私伙局」
一、民間「私伙局」及其空間特徵
二、私伙局功能的擴展:廣東省廣東音樂聯誼會
第二節 比賽與舞台空間中的粵樂:兼及粵樂管弦化問題
一、廣東音樂創作大賽
二、管弦化:粵樂在舞台表演空間中的發展新趨向
三、粵樂管弦化傾向的時代意義
第三節 粵樂的非遺傳承人及其城市性特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傳承人的相關政策
二、粵樂的非遺傳承人
三、粵樂非遺傳承人:基於城市空間之特殊性的思考
第四節 民間樂社與專業團體粵樂發展之比較
一、穩定與變化的悖論
二、劇場與民間:不同空間的審美取向差異分析
三、空間的視角:民間樂社與專業團體粵樂演奏差異之原因
第五章 粵樂在城市文化虛擬空間中的傳播與發展
第一節 微信:城市文化空間中重要的虛擬空間
第二節 粵樂虛擬空間及其主要作用
一、傳播推廣作用
二、交流互動作用
三、對演奏風格之規範的引導作用
第三節 虛擬空間之於粵樂發展的意義
一、微信時代的必然選擇
二、民間樂社身份的拓展
三、以開放姿態促進粵樂發展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