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材從藝術民俗學、文化人類學、歷史人類學等多個切入點,基於民間美術本體講授民間美術在我國社會作為一個多維立體的文化物象如何嬗變,如何影響民眾的生活,如何映射多種文化訊息等。作為被講述對象的民間美術不僅是單純的藝術形式,其在當下社會還具有生計化、動態化、民俗化、商業化、非遺化、資源化等時代性特點。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立足於美術學,但又追求超出單純美術學的視野,藉助民俗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視角,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場景相結合起來,有利於提升學生學習、探討與研究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思考、理解、傳承包括民間美術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作者簡介
張兆林,博士,聊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聊城大學)主任,山東省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研發實驗室副主任,「光岳英才」「文化英才」「羡林學者」等人才計劃入選學者。主要從事民俗藝術研究。發表論文30餘篇,文章中的觀點多次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摘登索引,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家民委委託課題、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等省部級課題4項,在研省部級課題1項,參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各1項。相關成果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第三屆、第五屆文化創新獎等省部級獎勵6次,山東省高校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類)一等獎等廳局級獎勵10餘次。目錄
第一章 何為民間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