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沿黃縣的破局之道 雷豪著 978755771027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西經濟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5771027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山西沿黃縣的破局之道
ISBN:9787557710279
出版社:山西經濟
著編譯者:雷豪著
頁數:256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09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經濟、生態、民生、文化、鄉村振興等5方面研究山西沿黃縣現狀,分析問題,並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後,本書提出了沿黃縣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括大力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加大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力度、積極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

作者簡介
雷豪1981年生,山西平遙人,山西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圍繞雙碳背景下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研究山西的產業結構、產業佈局、產業政策等,積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山西早日實現轉型目標。截至目前,主持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著寫多部著作,發表多篇論文。曾參與山西”十四五”建議和綱要的編制,獲得山西省哲社課題優秀獎、山西省青年論壇等。

目錄

一、研究山西沿黃縣破局之道的背景
(一)加快山西沿黃縣發展的意義
(二)山西沿黃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三)中國及山西的區域發展實踐
(四)中國縣域發展現狀
1 縣域發展主要類型
2 縣域發展趨勢
3 百強縣發展狀況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二、區域經濟概述及啟示
(一)韋伯的工業區位論及啟示
(二)俄林的一般區位理論及啟示
(三)克裡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及啟示
(四)其他區域經濟理論及啟示
三、山西沿黃縣特徵分析
(一)人口特徵分析
1 山西10—年人口變化特徵
2 山西沿黃縣人口變化特徵
(二)自然條件分析
(三)產業特徵分析
1 沿黃縣農業發展狀況
2 沿黃縣工業發展狀況
(四)生態特徵分析
1 大北幹流(偏關—河津)生態特徵
2 小北幹流(河津—芮城)生態特徵
3 芮城—垣曲生態特徵
四、山西沿黃縣經濟發展的測度與研究
(一)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論述
(二)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
(三)研究方法
(四)結果分析
(五)結論及建議
五、山西沿黃縣生態狀況的測度與研究
(一)生態承載力論述
(二)基於水資源承載力評價
(三)水資源生態足跡
(四)提升沿黃縣生態承載力的建議
六、山西沿黃縣與對岸縣的比較研究
(一)保德與府穀
(二)吉縣與宜川
(三)河津與韓城
(四)芮城與潼關
(五)平陸與靈寶
七、山西沿黃縣問題研究
(一)偏關——加強黃河(偏關段)生態保護修復
(二)河曲——加快建設高水平園區
(三)保德——煤炭綠色低碳清潔利用
(四)興縣——做大做強鋁產業
(五)臨縣——打造晉陝黃河中游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樣板
(六)柳林——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
(七)石樓——大力發展特優農業
(八)永和——加快發展文旅產業
(九)大寧——加快推動工業轉型發展
(十)吉縣——建設全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十一)鄉寧——做大做強紫砂產業這一富民產業
(十二)河津——加快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三)萬榮——加快發展外加劑產業
(十四)臨猗——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十五)永濟——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
(十六)芮城——加快建設黃河流域能源革命區
(十七)平陸——加快項目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八)夏縣——深度融入鹽臨夏一體化發展
(十九)垣曲——積極探索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徑
八、山西沿黃縣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及建議
(一)沿黃縣發展思路
1 沿黃縣高質量發展的原則
2 沿黃縣高質量發展的主體
(二)沿黃縣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1 因地制宜分區發展
2 夯實沿黃縣製造業基礎
3 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4 主動融入山西中部城市>
5 加快沿黃縣新型城鎮化
6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7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後記

前言/序言
世事如棋局局新。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域和世界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這不僅是一個國家應當謀劃的重要課題,更是一個區域(山西沿黃地區)需要深人思考的問題。
山西沿黃縣”守著”母親河——黃河,擁有生產生活所需的重要資源——水,卻沒有像孕育中華文明時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整體來講,山西沿黃縣對黃河水的利用效益不高。在河津、永濟等的黃河灘地,可以種植白薯、草皮等作物,給當地帶來經濟收益。但是在晉陝大峽_xFFFF_,由於崖高坡陡,無法利用黃河水,當地經濟大多以煤炭產業為主,經濟轉型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補齊山西沿黃地區發展短板,山西整體均衡發展。首先,思想上要主動求變。雖說”窮則思變”,但也得先有改變現狀的想法和決心,繼而採取有效措施將想法變為現實。如今,我們已經到了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刻,容不得有絲毫懈怠,否則很難抓住山西轉型的寶貴窗口期。其次,行動上要堅。山西沿黃縣要抱著不反復、不折騰的態度,認真實施各自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馳而不息、久,直到實現規劃目標。後,措施上要精準。如何夯實實體經濟基礎是山西沿黃縣面臨的難點。要基於當地發展的現狀,充分借鑒原先欠發達地區超常發展的經驗,制定相應措施,並根據實際執行情行微調,推動山西沿黃縣高質量發展。
破解山西沿黃縣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這個勢便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我們要結合沿黃縣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國家戰略的主要任務,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高標準保護。要認識規律、尊重規律,這裡的規律不僅指經濟發展規律,而且指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的規律,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坐失良機,創造性運用規律,山西沿黃縣穩步健康發展。要穩字當頭、穩中,由於山西19個沿黃縣中有15個縣”摘帽”不久,需要花大力氣鞏固脫貧成果,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實現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本書從背景介紹、理論借鑒、對比分析等方面,來研究山西沿黃縣的破局之道。首先,介紹山西沿黃縣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分析山西沿黃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梳理全國及山西的區域發展實踐探索,借鑒縣域發展標杆——百強縣的發展經驗。其次,闡述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理論,並根據理論提出對山西沿黃縣發展的借鑒意義。再次,從人口特徵、自然條件、產業特徵、生態特徵等四個方面分析沿黃縣的基本情況,為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然後,以數學模型來測度山西沿黃縣經濟發展、生態狀況。繼而,對比分析山西沿黃縣與對岸縣,借鑒對岸縣的發展經驗。後,提出山西沿黃縣高質量發展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發展已相對滯後的山西沿黃縣唯有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水滴石穿的韌勁、抓鐵有痕的作風,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2年1月于喜雨亭

摘要
一、研究山西沿黃縣破局之道的背景
發展是要務。對於欠發達的山西沿黃縣而言,要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實施的機遇,借鑒全國百強縣的發展經驗,,推動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山西沿黃縣發展的意義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流域曾是人類主要生存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經濟、生態等方面落後于東部發達地區。為區域協調發展,我國於21年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山西要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契機,找准發展定位,扎實舉措,堅定踏實、久,山西黃河流域高水平發展。
沿黃縣是山西加強生態建設的主戰場。山西沿黃縣是《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打造的”沿黃生態文化帶”。通過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國土綠化行動、小流域治理等措施,生態環境大有改善。呂梁山曾是生態脆弱地區,通過實施植樹種草、三大攻堅戰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兩山七河域治理的基礎上,加強對偏關縣的偏關河、河曲縣的縣川河、保德縣的朱家川河、興縣的蔚汾河、臨縣的湫水河、柳林縣的三川河、石樓縣的屈產河、大寧縣的昕水河、萬榮縣的入黃口、臨猗縣的涑水河、永濟市的伍姓湖等污染治理,持續改善河流湖泊的生態環境。山西向黃河的年輸沙量由世紀末的1 2億噸減少到目前的170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23 57%,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沿黃縣是山西實現共同富裕的”短板”。雖然沿黃19縣中的15縣通過艱苦奮鬥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鞏固脫貧成果,經濟高質量發展仍是擺在15縣面前的重要課題。各縣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各不相同,加快經濟發展任務也有所側重。河曲、保德等縣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較為落後,石樓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嚴重滯後,河津、永濟等市亟須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持續加大對山西黃河流域內革命老區等特殊類型地區的政策支持,補齊協調發展的短板,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