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文春霞(1976--),女,湖北黃岡人,廣西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嶺表「元子之政」 
第一節 亂世持廉 
一、避難·《時議》·幕政 
二、「不能救人患,不合食天粟」 
三、亂后治政,「天下少安」 
第二節 文以載道:道州牧的德育書寫 
一、「正直」的詩學政治學 
二、「刺史之戒」 
三、道州兩「奏免」 
第三節 「容管」經略使的德育創新 
一、邊疆新「經略」 
二、《自箴》:邊郡刺史的君子信仰 
三、《七不如》:唐宋「吏學」轉型 
第四節 「不墜元子之政!」 
一、「思元堂」:邊郡德育新基地 
二、「見賢思齊」:邊疆德治內地化 
第二章 皇族名將李復治容 
第一節 容州德政之重 
一、「海上絲路」的治理考量 
二、「革俗」與「因俗」:邊州德治的路徑選擇 
三、從「邊隅」到「廉隅」 
第二節 從將門到州政衙門 
一、「以威重見稱」 
二、「法家」風範及鰻魚效應 
三、吏清政成:「節帥」治疆邏輯 
四、「債帥」質疑 
第三節 《唐檢校右散騎常侍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頌》 
一、《去思頌》原文 
二、石刻文·官方文書·德育記憶 
附 錄 唐代容州大員一覽 
第三章 郁林州、廉石魂 
第一節 蘇州陸氏家族 
一、「清操」:父輩的官場遺產 
二、懷橘遺親,由孝入廉 
三、家國「瑚璉之器」! 
第二節 從「郁林石」到「郁林孫」 
一、官方「廉石」系列 
二、吳粵民間「廉石魂」 
三、從「廉石」到「匪石」 
第三節 「廉石」再生產機制 
一、「政俗」:治理「邊服」的制度需求 
二、「地齊」:吳粵文化的優勢互補 
三、「材性」:在制度與文化之外 
第四章 粵西縣衙德育舉要 
第一節 博白縣衙 
一、孟嘗「珠政」與「珠還」 
二、清白:「白州」名實淺釋 
三、《詳革博白陋規各款》 
第二節 陸川縣衙 
一、《陸川名宦鄉賢祠碑》 
二、謝錫侯的「減式」廉政 
第三節 西江四「縣衙」 
一、「唐頌是吾師」 
二、幕佐侯元采築城御暴 
三、署縣事黃學准「不受堂饌」 
四、主簿何楚英的「謫宦政治」 
第五章 明清海疆桂籍官員德育事例 
第一節 嘉靖「東山何氏」父子 
一、「心齋」先生:南海、東海兩縣衙 
二、潮州丞何敢復「配祀昌黎」 
三、何敢復離潮釋疑 
第二節 明中期的陶氏父子 
一、左參政陶成:「白日心無愧」 
二、「陶三廣」:從治縣到治軍 
三、陶氏海疆政要:「吾以廣化也!」 
第三節 雍乾「龐青天」 
一、「木賢」:龐氏擇居志向 
二、賓士粵東海事 
三、東南海疆「前後兩青天」 
第六章 八桂少數民族官員德育史略 
第一節 廣西「莫老爺」 
一、忻城莫氏土司衙門 
二、興業莫相修身治疆雜記 
第二節 後土司時代的西林岑氏父子 
一、岑毓英:「政成而吏肅」 
二、晚清「官屠」岑春煊 
附 錄 晚近「衙內衙外」覃震聲 
一、「為民覃知事」 
二、智斗民國縣衙 
三、為抗戰「留一滴清泉」 
第七章 邊疆「吏學」精華 
第一節 右參政的「清官」新論 
一、「才自是清中事」 
二、「一石一葛,為清幾何?」 
三、「其法在志」,其所以法見諸實事 
第二節 「因俗養廉」:地方衙門道德建設機制 
一、本土場域:以郁林古郡為例 
二、「宜乎粵之人,無所待而各詣其極」 
后 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