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法國著名哲學家列維納斯的代表作《總體與無限》為研究對象,以讀書筆記的形式,採取逐章逐節的細讀並輔以相關思想背景分析的形式,力爭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對列氏晦澀艱深的所謂「絕對他者」的倫理學思想進行簡括而不乏深入的理解。
本書按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章節結構,逐節解析其中提出的重點概念,分析該章節內部邏輯及與前後文、列維納斯整體思想的邏輯關係,並旁及海德格爾存在主義、胡塞爾現象學,梳理列維納斯在哲學思想體系中的承繼與揚棄關係。該書對列氏《總體與無限》的解析清楚曉暢,注重原典細讀而非另立體系,是對哲學思想闡釋表達方式的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作者簡介
邱曉林,先後畢業於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西方文藝理論研究,撰有專著《從立場到方法——二十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藝理論研究》及論文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同一與他者
第一章 形而上學與超越
第一節 對不可見者的慾望
第二節 總體的破裂
第三節 超越不是否定
第四節 形而上學先於存在論
第五節 作為無限觀念的超越
第二章 分離與話語
第一節 非神論或意志
第二節 真理
第三節 話語
第四節 修辭與非正義
第五節 話語與倫理
第六節 形而上者與人
第七節 面對面,不可還原的關係
第三章 真理與正義
第一節 被質疑的自由
第二節 對自由的授權或批判
第三節 真理預設正義
第四章 分離與絕對
第二部分 內在性與家政
第一章 分離作為生活
第一節 意向性與社會關係
第二節 享用(享受)。實現的觀念
第三節 享受與獨立
第四節 需要與身體性
第五節 作為自我之自我性的感受性
第六節 享受之自我既非生物學的亦非社會學的
第二章 享受與表象
第一節 表象與構造
第二節 享受與食物
第三節 元素與事物、用具
第四節 感性
第五節 元素的神秘格式
第三章 自我與依賴
第一節 快樂及其未來
第二節 對生活的愛
第三節 享受與分離
第四章 居所
第一節 居住
第二節 居住與女性
第三節 家與佔有
第四節 佔有與勞動
第五節 勞動、身體、意識
第六節 表象的自由與贈予
第五章 現象世界與表達
第一節 分離是一種家政
第二節 作品與表達
第三節 現象與存在
第三部分 面容與外在性
第一章 面容與感性
第二章 面容與倫理
第一節 面容與無限
第二節 面容與倫理
第三節 面容與理性
第四節 話語創建表示(含義)
第五節 語言與客觀性
第六節 他人與諸他者
第七節 人之間的不對稱性
第八節 意志與理性
第三章 倫理關係與時間
第一節 多元論與主體性
第二節 商業、歷史關係與面容
第三節 意志與死亡
第四節 意志與時間:忍耐
第五節 意願的真理
第四部分 超逾面容
第一章 愛的兩可性
第二章 愛欲現象學
第三章 生育
第四章 愛欲中的主體性
第五章 超越與生育
第六章 子親關係與兄弟關係(博愛)
第七章 時間的無限
結語
前言/序言
寫這個小序,主要是想
說說為什麼寫這樣一本書,
以及為什麼這樣寫。
對列維納斯的興趣,源
于讀到他的早期著作《從存
在到存在者》。我雖不懂法
文,不知翻譯是否準確,但
覺得吳惠儀的譯文非常漂亮
,其修辭魅力似不亞於陳嘉
映版的《存在與時間》,讀
起來相當過癮。在新冠疫情
第一年的研究生線上課上,
我選了這本書和同學們一起
學習,分五次學完,每次由
一個同學先做報告,然後我
再就相關內容講一遍我的理
解,並跟大家一起討論。這
個工作算是解了我的一個心
結,也就是把我喜歡的這本
小書從頭到尾地捋一遍。
之後自然就讀到了朱剛
先生譯的《總體與無限》,
譯文同樣非常講究,至於內
容,我拿它跟英文版做過一
些比對,發現幾乎沒有什麼
出入。然而,這本書讀起來
的難度明顯高於上面提到的
那本小書。我找了朱剛先生
研究列維納斯的專著《多元
與無端》來看,特別閱讀了
其中有關《總體與無限》的
第一部分,可謂受益匪淺。朱剛
先生的表述清晰易懂,讓我
對列氏哲學的問題意識和整
體架構有了大致的了解,尤
其對《總體與無限》這本書
在列氏哲學中的位置和重要
性有了更好的認識。可以說
,如果不打算閱讀列氏的原
著,又想知道列氏說了些什
么,朱剛先生的書是個可靠
的捷徑。而且我建議,如果
打算讀我的這個筆記,除了
最好先看列氏的原文,還可
以參看朱剛先生的書,以免
被我的絮叨帶人比列氏原著
更深的迷霧之中。當然,如
果想看難度大一點的,可以
選擇德里達那篇研究《總體
與無限》的長文。同時,我
也推薦本書讀者先行閱讀所
羅門·馬爾卡撰寫的《列維
納斯傳》,通過傳記了解列
氏的命運軌跡和思想演變,
尤其是他與海德格爾哲學的
矛盾關係。
寫作此書的具體緣由在
于,我讀過朱剛先生以及其
他一些學者的研究之後,發
現我雖然可以讀懂這些研究
,但當我重新閱讀列氏本人
的著作時仍有很多地方不知
所云。想必大多數哲學讀者
也有類似的困擾。所以我就
想,有沒有可能,就像我帶
著學生一起讀《從存在到存
在者》一樣,把《總體與無
限》也捋上一遍。但這一回
,只能我一個人來干這件事
了,因為這麼厚的一本書不
太適合在課堂上細讀。有了
這個念頭,我就試著寫了兩
第一章的筆記,又恰逢一筆可資
利用的出版經費,所以就跟
川大出版社簽了出版合同。
但此後的寫作並不順利。主
要是因為寫法,我原打算每
讀完一節就合上書本,盡可
能用自己的話把我的理解寫
下來,但隨著難點越來越多
,我發現這樣的寫法難以為
繼;另一方面,我感覺這樣
寫下來恐怕又會造成新的問
題,即就算別人讀懂了我的
理解,卻仍然讀不懂列氏的
原文。所以現在的稿子差不
多隻保留了針對「前言」部分
的自由領會嘗試,而從第一
第一章開始就結合列氏本人的關
鍵表述來談自己的理解。讀
者可以看到,有時我會針對
列氏的一句話做很多闡釋,
而有時雖然引用了不少話,
但闡釋只是點到為止。當然
,被我漏掉的句子更多,所
以本書完全談不上所謂句讀
,只是基本做到了在思路上
逐段理解而已。另外需要特
別說明的是,第三部分因為
寫起來太過艱難(跟一時狀
態有關),我就採取了先跟
老婆講一遍,然後再據錄音
做文字整理的方式。想必讀
者可以感受到這一部分的風
格有所不同,至於是不是更
好(或更差)我就不知道了
。
這樣的寫作一方面困難
重重,另一方面也常常讓我
產生自我懷疑:寫這樣的東
西真的有什麼價值嗎?看看
這些年窗外發生的種種事情
,虛無感愈益深重。可以說
,要是沒有合同的約束,這
本書十有八九是泡湯了。現
在書稿雖已交給出版社,但
這樣的疑問仍然沒有消除。
如果一定要說服自己並說服
讀者來讀的話,我恐怕只能
這樣說:思想的魅力不在於
結論而在於過程,而且再偉
大的思想,其主要意義似乎
也只是一場頭腦風暴,指望
用它去改變世界,效果往往
適得其反。
本書自謂筆記,讀者看
過就知道,絕非我自謙,因
為真的就是一個筆記,隨章
隨節記錄理解,不做額外提
煉。這樣一種生吃硬讀的解
法,幾乎沒有參考相關學者
的研究,也較少聯繫列氏的
其他著作進行闡釋,原因很
簡單,就是要做到這些的話
,估計再過兩年也交不了稿
。這一點必須如實相告。
其他似乎沒什麼好說的
了。最後還是要特別感謝這
本書的責編黃蘊婷女士,這
是我經她手出的第四本書了
,差不多三年前,簽過出版
合同之後,她就去買了《總
體與無限》來讀,並且真的
完整地讀了一遍。世上還有
這麼負責的編輯嗎?恐怕難
找。希望我的寫作沒有辜負
她的這股子認真勁兒。
邱曉林
2022年初冬于川大與文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