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孔子周遊列國,創立儒家學說;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書聖王羲之,留下了曲水流觴的佳話;詩仙李白,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名篇;王安石為糾正時弊,推行變法;李時珍廣集博採,躬親實踐,編撰醫藥學名著《本草綱目》
這些傑出的歷史人物,有的是在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思想家、政治家,有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發揮過重大作用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有的是為國家安定統一、民族融合團結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軍事家、外交家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行為事迹、風範品格為當世楷模,並垂范後世。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先賢人物。他們的思想、品德、事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他們的故事,是對中華民族的稟賦、特點和氣質非常生動、非常鮮活的闡釋;他們的名字,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非常光彩奪目;他們為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書寫了非常光輝燦爛的篇章。
為了解先賢,走近先賢,精心組織編寫了這套《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叢書,以翔實可靠的史料為依據,細膩動人的故事為載體,真實地呈現中華先賢人物的事迹、品格和精神風貌,彰顯他們的貢獻和功績,激發人們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對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敬。
開卷有益,期待這套叢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目錄
導讀
痛擊奸黨
扶樞歸里
拜師蕺山
南都群倫
屐痕遍處
風雨欲來
虎穴京都
舉義招兵
寨毀潛居
悍將專權
東流不返
刑場換囚
潮息煙沉
明夷於飛
講學遊蹤
夕陽西下
黃宗羲生平簡表
精彩書摘
《黃宗羲/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刑部門外,已人群聚集。自去年八月天啟帝駕崩,朱由檢登基以來,第一個動作就是掃除魏忠賢勢力。到十一月,貶出京師的魏忠賢在阜城自縊,崇禎皇帝又將荼毒深宮的客氏鞭死於浣衣局,其他閹黨核心人物如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都被處死,並被抄家。在魏忠賢勢傾朝野之時,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爪牙,今日將審的許顯純和崔應元都屬「五彪」,分別擔任過鎮撫司掌刑和都督同知,他們雖不是太監,卻跟著魏忠賢無惡不作。因此,對他們,無人不恨。
那酒保跟著黃宗羲到刑部門外后,因人群密集,黃宗羲背影不知何時已然不見。他倒不急,索性踮起腳在人群中看熱鬧。閹黨倒台,乃大快人心之事,人人都想見見已七十六歲高齡的刑部尚書喬允升將如何審案。
隨著一聲「升堂」,喬允升和大學士韓爌、錢龍錫三人官服整齊,從後堂邁出,在案桌后落座。
喬允升將驚堂木一拍,喝令帶上許顯純和崔應元。
那二人因官大,尋常百姓平日哪能輕易見到?那酒保仔細看去,見曾經聞之色變的許顯純和崔應元身穿囚服,臉色憔悴,渾身顫抖,被衙役帶上堂來。
二人在堂前跪倒,竟立即口呼冤枉。
鬚髮皆白的喬允升又將驚堂木一拍,「你二人為虎作倀,構陷忠良,今日還不認罪?」
許顯純叩頭說道:「喬大人明鑒,我等所為,俱是魏公公不不,俱為魏逆差遣,小人明知是錯,可若是不從,性命難保啊。」
喬允升「哼」了一聲,說道:「聖上下旨公審,便是要天下人知你等所犯之罪。今你二人竟將自己所做之事,推到魏逆頭上,倒是推得一乾二淨。」他隨即提高聲音:「左右,給本官喚證人黃宗羲上堂!」
人群中酒保一怔,沒料到黃宗羲竟是此次審理的證人。他趕緊盯著堂上,果然,從堂後走出一臉肅穆的黃宗羲來。
黃宗羲並不看許顯純和崔應元,只見他雙手抱拳,朝喬允升等三人行過禮后,又單獨朝韓爌施禮,說道:「天啟四年(1624)三月間,家嚴曾上書朝廷,劾奏魏逆。時魏逆竟欲矯詔廷杖家父,幸賴韓大人相救,方免去此災。韓大人此恩,家嚴在日,時時叨念,小侄始終銘記於心。今日也是家父上天有靈,能使小侄當面向大人道謝。」話一說完,黃宗羲眼眶發熱,跪下對韓爌叩了一個頭。
韓爌百感交集,說道:「好、好,今日特請黃公子堂上作證,說說這些逆黨罪狀。」
許顯純往日倚仗魏忠賢,威風八面,曾將東林黨楊漣等人抓入詔獄,對其施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之刑,最後將一枚大鐵釘親自釘入楊漣頭部,令其慘死。後魏忠賢命人將黃尊素從蘇州捕入京師牢獄后,許顯純又親自動用酷刑。此刻見被自己折磨至死的黃尊素之子上堂,魂飛天外,不待喬允升等人開口,趕緊對黃宗羲說道:「黃公子、黃公子,當年黃大人入獄,實是魏逆所為,不關小人之事啊。」
黃宗羲面無表情,看著許顯純,緩緩站起。
許顯純見黃宗羲不說話,心下更慌,又結結巴巴地說道:「小人、小人還記得清楚,當日獄中李應升大人身患重病,恰逢魏逆傳命,要拷打李大人,黃大人見李大人身子虛弱,甘願代為受刑。小人當時就十分不不,萬分仰慕,心想黃大人慷慨奇男子,能與他、與他交個朋友多好!只是小人自知、自知乃豬狗不如之人,如何交得上黃大人這等朋友?小人受命於人,也是身不由己啊。」
黃宗羲冷冷看著許顯純,慢慢走近。
許顯純心慌不已,又轉頭對喬允升說道:「喬大人,如今魏逆伏誅,朝廷再無禍害,萬請喬大人看在故去的孝定皇後面上,能、能從輕發落小人。」
喬允升尚未說話,黃宗羲目光已怒火隱現,抬手指著許顯純喝道:「住嘴!你等甘為魏逆爪牙,多少忠良死在你們之手,當與魏逆同罪!你竟還抬出孝定皇后外甥身份?便是當年成祖親子朱高煦、寧王朱宸濠為皇室血脈,犯罪尚伏法,今日豈能輕饒於你!」
一語未畢,黃宗羲腳步陡快,衝到許顯純面前。
前言/序言
黃宗羲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浙江餘姚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梨洲,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門人私謚文孝。其父黃尊素系東林黨人,在天啟年間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因劾奏魏忠賢,被其陷害,死於詔獄。崇禎即位后次年,十九歲的黃宗羲入京訟冤,在刑堂上錐刺許顯純等魏閹遺黨而名震京師。
此後,黃宗羲先投身蕺山劉宗周門下,師承「慎獨」學說,后加入張溥、張采領銜的復社。當清軍南下,黃宗羲毀家紓難,募兵抗清,追隨魯王,任左副都御史。當魯王行朝滅亡,黃宗羲從黨人生涯、遊俠生涯轉向了致力於著述的儒林生涯。經三十多年的筆耕不輟,黃宗羲創立了清代史學中影響至今的浙東學派。
縱觀黃宗羲一生,幾乎橫跨整個十七世紀,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對歷史的潛心研究,使他成為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的中國啟蒙思想第一人。其「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核心思想反映在他的不朽之作《明夷待訪錄》中。除此之外,黃宗羲的著作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易學象數》《行朝錄》《南雷文定》《弘光實錄鈔》《今水經》《四明山志》等一百多部,至少有一千三百卷。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術史專著《明儒學案》的問世,標志著「學案體」體裁得到徹底的完善和成熟。
不論從當時還是從今天來看,黃宗羲的思想都超越他的時代,還有人認為他的理論超越了十八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盧梭。對我們來說,不論識其人生,還是讀其著作,都是對一座文化寶庫的挖掘,對一份珍貴遺產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