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中國歷史常識 呂思勉 978722117596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貴州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05
商品編號: 978722117596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白話中國歷史常識
ISBN:9787221175960
出版社:貴州人民
著編譯者:呂思勉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02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時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還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亂後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為何救不了宋朝? 本書作為從民國傳承至今的中國史入門讀物,將中華五千年歷史濃縮於一作。呂思勉先生用曉暢淺顯的語言,講述中華文明進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獨特視角,追索史實背後的深層動因與邏輯,理清文化變遷脈絡。一本書讓你輕鬆讀懂從上古到民國的五千年歷史變遷,以史為基,知古今、通天下、望未來。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字誠之,生於江蘇常州。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開始閱讀史書,16歲便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學校等校任教。
呂思勉先生是我國現代知名的史學家,知識淵博,學術造詣深厚。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門史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後世的歷史研習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先生一生著作宏富,潛心治學不求聞達,史德與史識兼備。

精彩書評
◆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顧頡剛
◆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子、集三部。
——譚其驤
◆呂思勉的通史很實在。作為一個特殊的史學家,他是很重要的,沒有第二人做這樣的工作,寫這麼多的專史,所以有人稱他是通貫的專史學家。
——余英時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嚴耕望
◆一位文史底蘊深厚、服膺顧炎武治學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觀影響的史學大師。
——劉學照
◆猶憶曩先君,得瞻長德鳳儀,而無知不悅學,未能多請教益,撫今追昔,彌增悔恨。
——錢鐘書
◆當時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
◆民國以來的史學家,在解釋上,高過錢穆的太多了。錢穆的老師呂思勉就出其右。
——李敖

目錄

目錄

第 1 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1
第 2 章 中國史的年代 8
第 3 章 古代的開化 11
第 4 章 夏殷西周的事蹟 22
第 5 章 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30
第 6 章 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 38
第 7 章 古代社會的綜述 44
第 8 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50
第 9 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55
第 10 章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63
第 11 章 前漢的衰亡 71
第 12 章 新室的興亡 75
第 13 章 後漢的盛衰 81
第 14 章 後漢的分裂和三國 88
第 15 章 晉初的形勢 93
第 16 章 五胡之亂(上) 99
第 17 章 五胡之亂(下) 104
第 18 章 南北朝的始末 110
第 19 章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119
第 20 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123
第 21 章 唐朝的中衰 127
第 22 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132
第 23 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139
第 24 章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146
第 25 章 北宋的積弱 152
第 26 章 南宋恢復的無成 160
第 27 章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169
第 28 章 漢族的光復事業 176
第 29 章 明朝的盛衰 182
第 30 章 明清的興亡 188
第 31 章 清代的盛衰 197
第 32 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203
第 33 章 漢族的光復運動 210
第 34 章 清朝的衰亂 217
第 35 章 清朝的覆亡 224
第 36 章 革命途中的中國 232

精彩書摘
第 1 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我曾按文化的項目,把歷代文化的變遷,敘述了一個大略,現在卻要依據時代,略敘我們這一個民族國家幾千年來盛衰的大略了。社會是整個的,作起文化史來,分門別類,不過是我們分從各方面觀察,講到最後的目的,原是要集合各方面,以說明一個社會的盛衰,即其循著曲線進化的狀況的。但是這件事很不容易。史事亡失的多了,我們現在,對於各方面,所知道的多很模糊,不但古代史籍缺乏之時,即至後世,史籍號稱完備,然我們所要知道的事,仍很缺乏而多偽誤。用現代新史學的眼光看起來,現在人類對於過去的知識,實在是很貧乏的。貿貿然據不完不備的材料,來說明一時代的盛衰,往往易流於武斷。而且從中學到大學,永遠是以時為經、以事為緯的,將各時代的事情,複述一遍,雖然詳略不同,而看法失之單純,亦難於引起興趣。所以我這部書,變換一個方法,上冊先依文化的項目,把歷代的情形,加以敘述,然後這一冊依據時代,略述歷代的盛衰。讀者在讀這一冊時,對於歷代的社會狀況,先已略有所知,則涉及時措辭可以從略,不致有頭緒紛繁之苦;而於歷代盛衰的原因,亦更易於明瞭了。
敘述歷代的盛衰,此即向來所謂政治史。中國從前的歷史,所以被人譏誚為帝王的家譜,為相斫書,都由其偏重這一方面之故。然而矯枉過正,以為這一方面,可以視為無足重輕,也是不對的。現在的人民,正和生物在進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護一樣。這話怎樣說呢?世界尚未臻於大同之境,人類不能免於彼此對立,就不免要靠著武力或者別種力量互相剝削。在一個團體之內,雖然有更高的權力,以評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當的競爭,在各個團體之間,卻至今還沒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時,即不得不以強力自衛,此團體即所謂國家。一個國家之中,總包含著許多目的簡單、有意用人力組成的團體,如實業團體、文化團體等都是。此等團體,和別一個國家內性質相同的團體,是用不著分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併則更好。無如世界上現在還有用強力壓迫人家,掠奪人家的事情,我們沒有組織,就要受到人家的壓迫、掠奪,而浸至無以自存了。這是現今時代國家所以重要的原因。世界上的人多著呢!為什麼有些人能合組一個國家,有些人卻要分做兩國呢?這個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民族的異同,而民族的根柢,則為文化。世界文化的發達,其無形的目的,總是向著大同之路走的,但非一蹴可幾。未能至於大同之時,則文化相同的人民可以結為一體,通力合作,以共禦外侮;文化不相同的則不能然,此即民族國家形成的原理。在現今世界上,非民族的國家固多,然總不甚穩固。其內部能平和相處,強大民族承認弱小民族自決權利的還好,其不然的,往往演成極激烈的爭鬥;而一民族強被分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這是世界史上數見不鮮的事。所以民族國家,在現今,實在是一個最重要的組織。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民族而能建立一個強固的國家,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苟其能之,則這一個國家,就是這一個民族在今日世界上所以自衛,而對世界的進化盡更大的責任的良好工具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