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中國史 . 978722117615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貴州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22117615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白話中國史
ISBN:9787221176158
出版社:貴州人民
著編譯者:.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02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全書分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
一本書讀懂五千年中國史!大視野、通識感,不拘泥於局部細節,學習歷史頂好的入門書。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錢鐘書、李敖、易中天、柏楊等大師學界推崇。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於一書。《中國通史》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全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生於江蘇常州。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開始閱讀史書,16歲便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學校等校任教。
呂思勉先生是我國現代知名的史學家,知識淵博,學術造詣深厚。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門史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後世的歷史研習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先生一生著作宏富,潛心治學不求聞達,史德與史識兼備。

精彩書評
“◆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顧頡剛
◆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子、集三部。
——譚其驤
◆呂思勉的通史很實在。作為一個特殊的史學家,他是很重要的,沒有第二人做這樣的工作,寫這麼多的專史,所以有人稱他是通貫的專史學家。
——余英時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嚴耕望
◆一位文史底蘊深厚、服膺顧炎武治學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觀影響的史學大師。
——劉學照
◆猶憶曩先君,得瞻長德鳳儀,而無知不悅學,未能多請教益,撫今追昔,彌增悔恨。
——錢鐘書
◆當時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
◆民國以來的史學家,在解釋上,高過錢穆的太多了。錢穆的老師呂思勉就出其右。
——李敖”

目錄

目錄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太古之傳說 2
第二章 中華民族之建國 7
第三章 唐虞夏商之政教 12
第四章 上古之文化與社會 18
第五章 周之建國及其政教 27
第六章 春秋與戰國 39
第七章 周代之社會概況 44
第八章 春秋戰國之學術思想 49
第九章 本期結論 55
第二編 中古史
第十章 秦代之統一與疆土之拓展 62
第十一章 兩漢之政治概況 70
第十二章 兩漢疆域之開拓與對外交通 79
第十三章 兩漢之學術與宗教 87
第十四章 兩漢之社會概況 95
第十五章 三國之分裂與晉之統一 102
第十六章 中華民族之新融合 107
第十七章 兩晉南北朝之文化與社會 113
第十八章 隋之統一與唐之繼起 119
第十九章 隋唐之武功與對外交通 126
第二十章 隋唐之政治與學術 133
第二十一章 隋唐之社會與宗教 147
第二十二章 中國文化之東被 153
第二十三章 唐之衰亡與五代之紛亂 157
第二十四章 宋之統一與變法 164
第二十五章 遼夏金之興起與對宋之關係 171
第二十六章 宋之學術思想與社會概況 178
第二十七章 元代之武功 185
第二十八章 中國文化之西漸 196
第二十九章 明之內政與外交 200
第三十章 明之衰亡與奮鬥 205
第三十一章 中華民族的拓殖 209
第三十二章 元明之文化與社會狀況 214
第三十三章 本期結論 223
第三編 近世史
第三十四章 中西交通之漸盛與西學之輸入 230
第三十五章 清代之勃興 237
第三十六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 242
第三十七章 中華民族之擴大 248
第三十八章 清初之外交與中葉之政治 253
第三十九章 鴉片戰爭 260
第四十章 太平天國 267
第四十一章 英法聯軍與中俄交涉 275
第四十二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282
第四十三章 中日戰爭與外力之壓迫 288
第四十四章 維新運動之始末 295
第四十五章 八國聯軍之役 302
第四十六章 日俄戰爭與東北移民 308
第四十七章 清代之政治制度與末年之憲政運動 314
第四十八章 清代之文化與社會狀況 325
第四十九章 清代之經濟狀況 331
第五十章 本期結論 33
第四編 現代史
第五十一章 孫中山先生與革命運動 342
第五十二章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之成立 348
第五十三章 民國初年之外交 354
第五十四章 軍閥政治與內戰 359
第五十五章 歐戰後之外交 366
第五十六章 國民革命之經過 375
第五十七章 國民政府成立後之內政與外交 380
第五十八章 最近之文化經濟與社會狀況 386
第五十九章 本期結論 390
第五編 綜論
第六十章 歷史與人類生活之關係 398
第六十一章 中華民族之逐漸形成與前途 403
第六十二章 中國文化之演進及其未來 407
第六十三章 國際現勢下吾國之地位與復興運動 411

精彩書摘
“第 1 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一章 太古之傳說
歷史,是要有了文字,才會有的。沒有文字以前,就只得憑向來的傳說,加以幼稚的思想,把他附會聯貫起來了。然而傳說雖然幼稚,其中總也包含著些思想和事實。中國古代,較確實的傳說,是和火的發現同時的。所謂三皇,第一個是燧人氏,便是發明取火的法子的。第二個是伏羲氏,他製造網罟,教人民打獵、捕魚。第三個是神農氏,就要教人民種田了。
傳說的價值
地球的有人類,已經幾十萬年了;人類的有歷史,卻不過幾千年。因為歷史,是要有了文字,才會有的。沒有文字以前,就只得憑向來的傳說,加以幼稚的思想,把他附會聯貫起來了。然而傳說雖然幼稚,其中總也包含著些思想和事實。現在科學發達了,歷史不完備的地方,可以借別種科學來補足。如地球如何生成?生成之後,有何變化?可以借助于地文學和地質學。地球上什麼時代有生物?又什麼時代才有人類?有了人類之後,又是如何進化的?可以借助於古生物學和人類學。如此,歷史的年代,就漸漸的延長了。根據著這種眼光來看古代的傳說,我們就愈覺得有味。
歷史年代
歷史之有年代,猶地理之有經緯線也。必有經緯線,然後知其地在何處;必有年月日,然後知其事在何時。舉一事而不知其時,即全不能知其事之關係矣。然歷史年代,有難言者。今設地球之有人類,為五十萬年,而列國史實,早者不越五千年,有確實年代者,又不及其半,是則事之有時可記者,不及二百分之一也。況于開化晚者,所記年代,尚不及此;又況蒙昧民族,有迄今不知紀年之法者邪?以曆法推古年代,本最可信,然昔人從事於此者,其術多未甚精;古曆法亦多疏舛;史籍記載,又有訛誤;故其所推,卒不盡可據也。先史之世,無年可紀,史家乃以時代代紀年。年代愈古,則材料愈乏,而其所分時代愈長。看似粗略,然愈古則演進愈遲,變異亦愈少,據其器物,固亦可想見其大略也。(《先秦史》,開明書店 1941 年版,第 32、39 頁)
進化的三時期
人是會使用工具的,研究人類學的人,就把他所用的工具,來分別他進化的時代。最初所使用的,大抵是天然的石塊,雖然略加改造,離天然的形狀,總還是很近的。這個喚做”始石器時代”。後來進步了,便會把天然的石塊,改造成自己所要用的樣子,喚做”舊石器時代”。再後,並能造的很精緻了;這個喚做
“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所用的錘、刀、鏃等物,看似粗劣,卻幫助人類做成了許多東西;而且在對動物的鬥爭上,很是有利。用火,也是人類的最大發明。有了火,人就可以得光明,得溫暖;也可以做防衛和攻擊的手段。而其關係尤大的,則是易於將東西改造,譬如天然露出的金屬,給人類取得的,就可以把他打成器具。就是和土混雜的,亦可借火的力量,把土燒掉了取出來。如此,就漸漸的先進於用銅,後進於用鐵了。人類進化的步驟,大略如此。”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