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棲居-城市空間倫理研究 高春花 978701025015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01025015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詩意棲居-城市空間倫理研究
ISBN:9787010250151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高春花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頁數:3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99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美好生活將日益通過城市空間找到理想的實現方式。本書分析了城市空間的社會意義、運行規律、屬性功能,認為城市空間不是僵死的物理容器,而是個體存在與社會存在的倫理學闡釋;探討了城市空間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等要素的空間集聚,既產生於自發秩序,又訴諸于建構秩序,空間正義和空間活力是這一秩序的題中之義;探討了資本、權力等要素之於空間生產的意義與局限,提出促進生產過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倫理對策。在此基礎上,以住房空間、公共空間、區域空間、想象空間為研究對象,揭示了空間存在與主體發展的辯證關係,勾畫了城市空間的多重面相,提出了實現住有所居、空間共享、區域正義、命運與共的倫理方略。

作者簡介

高春花,北京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理事,北京倫理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城市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西方社會思潮。近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1項,發表論文(著)100餘篇(部),其中,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等重要報刊雜誌發表文章40餘篇。多篇理論文章被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求是理論網、理論中國網、「學習強國」學習平台轉載。

目錄

引言:尋求城市美好生活
一、城市的哲學探索與知識體系
二、空間的倫理反思與實踐精神
第一章 空間界說
第一節 空間的意義
一、空間與人類活動
二、空間與身體存在
三、空間與社會存在
第二節 動力、分類與機理
一、動力機制
二、空間類型
三、內在機理
第三節 屬性與功能
一、空間屬性
二、空間功能
第二章 空間秩序
第一節 空間秩序的城市革命
一、秩序的特性
二、交易:城市秩序的內部推動力
三、制度:空間秩序的核心要素
第二節 城市空間秩序的歷史演變
一、古代城市秩序及其等級性特徵
二、現代城市秩序及其功能性特徵
三、後現代城市秩序及其去中心化特徵
第三節 城市形態的秩序表達
一、城市形態和視覺秩序
二、城市形態和社會秩序
第三章 空間正義
第一節 正義理論的空間轉向和城市生成
一、正義概念的核心意涵
二、正義研究的時空之變
第二節 城市權利:進入城市的倫理保障
一、城市權利的核心意涵
二、城市權利的哲學特性
第三節 城市權利的道德確證
一、城市權利的道德屬性
二、平等權與分配正義
三、差異權與承認政治
第四章 空間活力
第一節 城市空間的多樣性
一、空間多樣性的文化前提
二、空間多樣性的形態表現
三、空間多樣性的功能顯現
第二節 城市空間的易讀性
一、彰顯文化形態
二、保留城市記憶
三、留住城市鄉愁
第三節 城市空間的有機性
一、城市空間的生活邏輯
二、正規空間的有機利用
三、非正規空間的有機利用
第五章 空間生產
第一節 空間生產的倫理意義
一、空間生產與空間消費
二、空間生產與幸福生活
第二節 空間生產的資本規制
一、資本的意義和局限
二、資本的空間化
三、空間的資本化
第三節 空間生產的權力嵌入
一、政府權力與空間生產
二、規劃嵌入空間生產
第六章 住有所居
第一節 住宅的哲學意義
一、西方的場所精神
二、中國的「彌異所」觀念
三、佔有和寄居
第二節 住宅的意義與屬性
一、住宅的生存論意義
二、住宅的存在論意義
三、住宅的居住屬性
第三節 居住空間的社會張力
一、空間分化
二、居住分異
第四節 住有所居的倫理建構
一、馬克思主義的住宅批判
二、住宅問題的倫理學解析
三、住宅問題的價值論思考
第七章 空間共享
第一節 公共空間的主要形態
一、公共空間釋義
二、街道空間
三、廣場空間
四、賽博空間
第二節 公共空間的倫理功能
二、公共空間與人生幸福
二、公共空間與公民素質
三、公共空間與都市文明
第三節 公共空間與公共領域
一、公共領域的結構性要素
二、我國公共領域發展滯緩的原因
三、我國公共領域發展的現實路徑
第八章 區域正義
第一節 城市區域的倫理審視
一、區域失衡的表現
二、區域失衡的倫理後果
第二節 正義缺失的倫理矯正
一、認知圖式的倫理矯正
二、發展觀念的倫理矯正
第三節 國外理論與實踐的倫理鏡鑒
一、緊湊城市理論的倫理評估
二、日本首都圈發展的倫理鏡鑒
三、借鑒國際先進的都市圈治理經驗,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
第九章 空間想象
第一節 時空與共同體
一、共同體的空間想象
二、天下觀念與華夷秩序
三、共同體的「二律背反」
第二節 命運共同體
一、命運之界定
二、馬克思「類思維」及其意義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節 中國智慧與方案
一、謀求全球正義的倫理目標
二、堅持弘義融利的價值取向
三、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實踐準則
結語:走向空間融合
一、城鄉融合發展的合規律性
二、城鄉融合發展的合目的性
三、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倫理自覺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