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明清風俗類官文選 9787569533415 (法)顧賽芬 盧夢雅 郭平平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068
商品編號: 978756953341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明清風俗類官文選
ISBN:9787569533415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著編譯者:(法)顧賽芬 盧夢雅 郭平平
叢書名: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
頁數:33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98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明清風俗類官文選》是選取法國耶穌會士顧賽芬《官文選》一書中與風俗相關的官文篇目整理而成的資料集。這些記載明清皇室重要慶典儀式和朝廷針對民風陋俗措施的公文,既體現了官方在言語、服飾、觀念、信仰上的慣習,又反映了官方立場的倫理道德定義及律法觀念。
叢書簡介:「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從海外藏的中國民俗文獻精選出16種進行整理、翻譯、出版,,涵蓋了文本、圖像與實物三大類別的民俗文獻資料。內容為海外館藏中國民俗珍貴的圖片文獻,包括耕織圖、外銷畫、契約文書、民間神靈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來華傳教士、探險家、漢學家的中國民俗志著作,記錄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簡介
[法]顧賽芬 (Séraphin COUVREUR,1835—1919 )翻譯過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編寫了五本法漢、拉漢詞典,曾三次獲得法國漢學「儒蓮獎」,是西方重要的傳教士漢學家。
盧夢雅,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傳播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郭平平,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生。

精彩書評
常有學者說,相比較美國的中國研究者,歐洲漢學家對中華文明的理解更為深人。這是因為從400多年前的耶穌會士開始,他們對古代中國人的信仰、思想和經典都下了大功夫加以研究。而且,這種研究從宮廷禮制深人民間習俗。在這方面,上海徐家匯祿是遒《中國迷信研究》是一例,河北獻縣顧賽芬《官文選》又是一例。當代中文讀者可以通過本書的官方視角,洞悉近代中國宮廷與民間的習俗道德,專業學者則可以從中探討其葉的歐洲人如何研究中國文化。
——復旦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教授 李天綱
傳統社會中的法、禮、俗,具有互通性和同一性,這在顧賽芬神父收集的諸多官文中有充分體現。遵法,講禮,從俗· ·統合於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總體價值觀,共同維繫著「禮儀中國」的社會運行與文明進程。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儒學高等研究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張士閃

目錄
第一部分 照會外國使臣
1 總理衙門設宴款待法國使團/ 002
2 總理大臣恭賀法國新年/ 004
3 總理衙門致法國柏大臣函/ 007
4 總理衙門致信法國柏大臣/ 009
5 為設立總理衙門照會法國欽差大臣/ 011
6 派員出使泰西各國交涉中外事務/ 013
7 總理衙門照會法國欽差大臣賀壽/ 015
8 總理衙門為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照會法國欽差大臣/ 017
9 總理衙門為光緒登基照會法國欽差大臣/ 020
10 總理衙門為慈安皇太后病逝照會法國欽差大臣/ 022
11 為法國大臣頒發境內遊歷護照/ 025
第二部分 各地官府告示
12 山西絳州正堂示諭百姓尊天祛邪/ 028
13 福建建寧正堂向士民解釋西儒信仰/ 031
14 蘇州府示諭民眾敬畏古墓/ 036
15 恭親王示諭地方公平對待習教人員/ 039
16 嚴辦滋鬧教士案/ 045
17 江南分巡示諭百姓分辨教派之正邪/ 047
18 飭辦鄉團鞏固海防/ 052
19 呼籲戰後民教相安/ 058
20 湖北承宣布政使示諭嚴禁溺女/ 063
21 福建總督示諭嚴禁溺女/ 068
22 武昌府正堂示諭禁賭/ 071
23 河間府獻縣禁止集資建廟、演戲酬神/ 074
第三部分 諭旨與奏書
24 利瑪竇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 080
25 欽天監改歷正朔及監職任免事宜/ 084
26 涉天主教民事件的處理/ 102
27 徹查天津教案以解民疑/ 114
28 禮部奏皇帝祭祖事宜/ 130
29 皇帝諭令親王祈雨/ 133
30 皇帝諭令親王報謝天神地祇/ 136
31 皇帝諭令官員報謝龍神/ 140
32 李鴻章請旨表彰孝行/ 142
33 李鴻章請旨表彰貞潔/ 145
34 奉上諭駁回誇大事實/ 149
35 請奏嚴防考生虛報年齡/ 152
36 皇帝諭令官吏修省以防天譴/ 155
37 吏部主事上諫入承大統俗制事宜/ 160
38 山東監察御史請奏兩宮皇太后免除親王差使事宜/ 173
39 太后以內廷規制駁寺宦流弊之危詞/ 182
40 赦免崇厚以睦中俄關係/ 188
41 廣西巡撫報奏越南國王進貢/ 191
42 越南國王隨貢上表/ 195
43 李鴻章告假營喪/ 199
44 河南道監察御史奏請查禁鴉片/ 205
45 甄錄言官以彰聖德/ 209
46 軍機處權力更迭/ 215
47 釐清敵我以免歧誤/ 224
48 仗義興師獎懲分明/ 227
49 允協睦鄰之義與法棄怨修好/ 234
50 遴選提拔外交人才/ 237
51 破除故套輪值進講/ 254
52 皇帝奉太后懿旨諭示生辰慶典事宜/ 259
53 山東監察御史奏請禁止酷刑/ 262
54 刑部主事上奏婆婆虐童案/ 271
55 皇帝諭示日食之日儀禮/ 274
第四部分 《京報》
56 1876年4月10日刊/ 280
57 1876年4月20日刊/ 299
第五部分 其他
58 順天京兆王應麟撰利瑪竇碑記/ 314
59 授湯若望欽天監正事以修曆法/ 321
60 羅錦文撰文祭母以示孝心/ 324

前言/序言
校勘說明
本書在編排上將原書整理為橫排簡體,依照現代閱讀習慣加以標點,添加中文標題,並譯出法文標題,隨篇附繁體豎排原書圖片,以方便讀者對照。兩篇文章始末出現在同一頁時,為提供完整閱讀感受,原書圖片重複出現一次。在選錄、整理、校核的過程中,我們依據現代漢語規範和古籍整理通例進行漢字簡化和全文標點。對於原書中的公文格式,盡量依據原書面貌保留。不通行於現代漢語的個別格式,如抬格等,不做保留。此外,原作者在將中文翻譯成法文時,把原文的陰曆日期均換算成了公曆日期,編者在標題中予以保留。本書選用清晰度較高的1906年版影印,但因該版本多處排字錯誤,編者根據1894年版、1901年版、原書法語譯文意思及清代官文常見措辭、人名等對此進行勘誤,以現在的簡體橫排版本中的用字為準。特此說明。
《官文選》的編纂動機與社會民俗學價值
在《官文選》的序言中,作者交代了文獻的兩種來源:大多數關於天主教會的文本出自黃伯祿神父(Pierre Houâg,1830—1909)在上海出版的《正教奉褒》和《正教奉傳》。這兩本書關心的是傳教士在華的狀況,收集了從唐朝至晚清的官文,旨在為天主教正名,彰顯朝廷對天主教會及信仰的認可和容納,以及民間的擁護和褒讚。b其他文件來自當時的法國駐北京公使館翻譯古恆先生(Maurice Courant,1865—1935)。古恆在1891年也出版過一本官文集《北京朝廷:機構、生活和職能》,重在介紹清廷組織機構、人事職能以及主要的宮廷儀禮,如皇族大婚、喪禮、大祭、登基、攝政、宴請以及在這些情況下所使用的服飾、器具等,僅收錄了十七篇官文作為實例展示。a可見,將官文輯錄成冊,是西方人考察中國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的一種特殊路徑。
然而,《官文選》所收錄的官文既包含上述範圍的文獻,還加入了大量關於朝中秩序、社會案件、中外關係、公序良俗的官方文獻,作者的用意應與上述二人不同。顧賽芬在原書序言中表示,他一方面意在展示中國官方寫作的文體特點:「複合句眾多,對稱且具節奏感,集簡潔和清晰於一體,句子讀來既悅耳又充滿智慧」,另一方面旨在幫助讀者了解清朝的制度、習俗和倫理道德。
顧賽芬選入的官方文書不同於當時其他來華傳教士的實地考察記錄,其特殊性在於每個文件都牽涉對話的雙方,包括底層民眾、外國使臣、皇室貴族、士官臣子、耶穌會士等各個社會群體在同一事件中一致或相悖的道德觀念、知識體系,以及在各自社會心理指導下的舉動,復現了明清時期官方如何維繫民間、宮廷、宗教和外交四種場域的規範和秩序,以及在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下,各種觀念信仰、風俗習慣間存在的各種衝突、制約和調和。可以說,這些官文可被視為近代中國社會關係的特殊載體,我們既可以從中窺見皇室禮儀、高官顯宦的講究,也能看到民間的習俗觀念。
20世紀初,法國漢學家葛蘭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曾在中國親屬關係制度研究中注意到延續幾千年的中國文明中民間習俗、貴族禮儀和大清律例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利用俗、禮、法三種文獻進行了一系列出色的社會法學研究,考察和闡釋了維繫社會基本秩序的婚姻和親屬制度在中國的演變過程。在《官文選》的編纂策略上,顧賽芬暗合了葛蘭言的方法,他所編譯的這些具有行政外交文體的官方材料,提供了豐富的近代中國社會關係視角,可視為一項具有前瞻性的文獻社會學工作,從民俗學和社會史學視角來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往前追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1756年出版的巨著《風俗論》中,就使用了早期來華耶穌會士回傳歐洲的中國官文包括皇帝遺詔作為論據。通過這些官文,伏爾泰注意到,當時中國的貴族和官員也崇敬天地神明,並且將之與當政者的德行關聯起來;他極為讚許中國人能夠以禮節來解決問題,認為禮儀可以幫助樹立克制和正直的民風;他還看到了法律在中國不僅用於刑罰,還用來褒獎美德,官府要為善舉立牌掛匾。伏爾泰認為,中國人的根本大法是全國一家,所以將維護公共秩序視為首要責任,其結論是,禮法的精神與敬神的觀念合起來形成了中國人的宗教。在華耶穌會士韓國英(P M Cibot,1727—1780)發表於1789年的長篇論文《中國宮廷禮俗與〈以斯帖記〉所志的風俗習慣比較》同樣在將中國宮廷風俗與古波斯宮廷風俗的對比中,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宮廷禮俗,包括筵宴、壽宴、婚禮、喪禮、君臣關係、勸諫技術、賞賜功臣、高麗國朝貢、刑罰等,整體上呈現了中國封建貴族和帝國宮廷的文化世界。c我們無法知道顧賽芬神父是否受到伏爾泰、韓國英的啟發,但是時隔百年,《官文選》又一次成為反映中國宮廷文化道德與習俗的學術出版物,並且首次以大量的一手公函為載體,更加直觀和有力。
鑒於此,我們依據1906年獻縣印書館出版的《官文選》第四版,選編了其中四十余篇,在「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系列中出版,另命名為《明清風俗類官文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