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之謎-破解儒學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全二冊) 楊澤波 978757320620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古籍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732062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性善之謎-破解儒學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全二冊)
ISBN:9787573206206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楊澤波
叢書名:復旦哲學.中國哲學叢書
頁數:6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95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楊澤波教授的孟子研究有三個方面是發前人之未發,而後人很難改易的:一是提出倫理心境的概念,對良心進行哲學詮釋;二是創立三分法,發現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三是以價值選擇關係為核心,還原義利之辨的真精神。與此相應,本書編排分為四類。「部之一:以倫理心境解說良心」收錄十篇文章,呈現第一個方面的成果;「部之二:發現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收錄八章文章,呈現第二個方面的成果;「部之三:還原義利之辯的真精神」收錄八篇文章,呈現第三個方面的成果;「部之四:餘論」收錄十篇文章,呈現其對他人孟子研究的評論。

作者簡介

楊澤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莊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參軍,長年堅持自學。1986年以同等學力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讀博士,1992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后回部隊繼續從事教學工作,2001年正式到復旦大學任教。多年來一直從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孟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近十年來轉向現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論論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目錄

序言
部之一:以倫理心境解說良心
一、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
二、論良心
三、論人性中的自然生長傾向
——關於性善論詮釋的一個補充性說明
四、新「人禽之辨」
五、仁與時空
六、經驗抑或先驗:儒家生生倫理學的自我辯護
七、「積淀說」與「結晶說」之同異
——李澤厚對我的影響及我與李澤厚的分別
八、性善論的方法
九、性善論的原則
十、麥金太爾解決休謨倫理難題的貢獻與困惑
部之二:發現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
一、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及其影響
二、「古之聖賢無獨指心者」
——從葉適看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
三、仁性倫理與理性倫理的分野
四、孟子達成的只是倫理之善
——從孔孟心性之學分歧的視角重新審視孟子學理的性質
五、做好「常人」
——儒家生生倫理學對一種流行觀點的修正
六、孟子經權思想新說
七、重提孔孟心性之學分歧的現時意義
——採訪楊澤波教授
八、從道德形上學的建構看孔孟的差異
部之三:還原義利之辨的真精神
一、從義利之辨到理欲之爭
——論宋明理學「去欲主義」的產生
二、孟子義利觀的三重向度
三、義利詮釋中的「串項現象」
四、公與私:義利詮釋中的沉痾痼疾
——校正關於孟子義利之辨的一種錯誤詮釋
五、孟子之樂的層級性質及其意義
六、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與踐行
七、王霸之辨正義
八、孟子氣論難點辨疑
部之四:餘論
一、論牟宗三性善論研究
二、牟宗三道德自律學說的困難及其出路
三、「道德他律」還是「道德無力」
——論牟宗三道德他律學說的概念混亂及其真實目的
四、理性能夠直接決定善的行為嗎
——牟宗三道德自律學說的理論意義
五、論「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
——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康德與孟子的區別
六、道德代宗教——重提一個有意義的話題
七、《孟子》的誤讀
——與《美德還是腐敗?》一文商榷
八、腐敗還是苛求
——關於《孟子》中舜的兩個案例能否稱為腐敗的再思考
九、《孟子》,是不該這樣糟蹋的
——《孟子》中與所謂腐敗案例相關的幾個文本問題
十、孟子思想的探微與思考(楊澤波先生筆談錄)
結語:真幸運,我找到了那個神奇的「三」
附錄:作者發表的關於孟子的其他文章存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