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超越了財政史的範疇,不僅是一部稅收支出史,更是經濟史、政治史和思想史,體現了交叉性和全面性。作者運用深厚的政治學學養,將稅收與支出放在政治學與經濟學、歷史學乃至文化研究的交叉學科背景下討論,綜合運用比較制度分析、比較歷史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影響財稅制度的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因素。 本書通過對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政治和預算制度進行比較歷史分析,解釋了每個歷史時期和地點的稅收、支出和借貸模式,提出組成預算文化理論的三大基本因素:等級、市場和宗派。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與價值在於回答了財政治理中5個重要命題:如何解釋不同的預算行為?政府支出為何增加?財政壓力為何出現?如何應對財政危機?現代財政有哪些特點?作者簡介
任曉輝,2016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予上海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曾任職于蘭州財經大學,現任教於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財稅理論與政策。目錄
第一章 預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