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溫士賢 978752281516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52281516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ISBN:9787522815169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溫士賢
頁數:22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90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量鄉村人口被吸納進城市工業體系,發生在鄉村之間的遷徙模式被由鄉村到城市的遷徙模式所遮蔽。實際上,發生在鄉村之間的人口遷徙現象普遍存在,學界和政府部門對這類移民群體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以雲南文山遷徙至廣東陽江代耕的苗族移民為例,研究其在移居地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情況。研究發現,苗族代耕農能夠主動進行文化適應、積極融入移居地社會,並與當地村民建立起較好的社會關係。與此同時,他們在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方面也面臨身份困境,在移居地定居30餘年卻尚未取得移居地的戶籍身份和完全成員資格。當前,鄉村之間的人口遷徙現象日益頻繁,如何解決此類移民群體的戶口遷移訴求,如何理順戶籍、土地權利與成員資格之間的關係,需要我們在理論上和制度上進一步探索。

作者簡介

溫士賢,河北遷西縣人,民族學博士,現任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旅遊管理繫系主任,華南師範大學文化空間與社會行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少數民族人口遷徙、山地民族生計轉型、旅遊人類學等,著有《家計與市場:滇西北怒族社會的生存選擇》,在《民族研究》《開放時代》《思想戰線》《旅遊學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導論
一 鄉土中國的人口遷徙
二 作為外來戶的代耕農
三 鄉村外來戶的入住權
四 山地苗族的遷徙行動
五 田野工作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代耕引發的苗族遷徙
一 公購糧任務下的農業負擔
二 尋找土地的山地苗族
三 苗族移民的遷徙策略
四 一個家庭的遷徙歷程
五 移民網路與鏈式遷徙
第二章 田地代耕與居住權利
一 永久性田地代耕模式
二 限期性田地代耕模式
三 居住用地的集體購置
四 移民社區的准入機制
第三章 社區內外的經濟活動
一 代耕初期的生存危機
二 公購糧任務到農戶地租
三 山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四 山地經濟與就業選擇
第四章 移民社區的文化建構
一 自我隔離的生存空間
二 移民社區的建築景觀
三 黏合性文化適應策略
四 自主辦學與子女教育
第五章 家庭策略與社會結合
一 人口壓力下的分家策略
二 生存壓力下的聯合家庭
三 殘缺家庭的重新組合
四 祖先信仰下的家族整合
第六章 婚姻選擇與族群邊界
一 傳統規約下的婚姻選擇
二 姻親網路中的家族聯結
三 社會變遷下的婚姻締結
四 單向流動的族際通婚
第七章 生命儀式與文化傳承
一 誕生儀式中的生命觀
二 成年儀式與社會資格
三 葬禮儀式與社會網路
第八章 多元醫療與文化整合
一 疾病治療中的文化信任
二 神靈信仰下的多元醫療
三 神靈庇佑下的行醫實踐
四 醫療實踐中的文化整合
第九章 制度變革下的土地糾紛
一 免稅之後的「公糧」之爭
二 地權歸屬的主客糾紛
三 失地移民的再次定居
第十章 土地交易下的社會融入
一 購置舊宅與村落定居
二 買地建房與家園重建
三 戶籍限制與生活困境
四 社會融入與制度壁壘
結語
一 土地交易下的家園重建
二 移民群體的社會整合
三 制度束縛下的融入困境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