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者在「中譯本前記」中坦言,「這本小書是在我歷年出土的拙著中我自己最為喜愛的一本」。 原因之一,它的對象是一般的讀者,而不是專業的學者,寫起來、讀起來都比較輕鬆;原因之二,作者一向主張對古代中國的研究要跨出傳統的專業局限,由史學、考古、美術史、古文字、古地理學、思想理論等等各行各業的人們攜手從各方面來進行,而此書正是他本人所做的一次最徹底的試驗。他利用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和神話學的各種材料,對中國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徵作了精闢的闡述,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國的綜合性成果 故此,這本小書先後以英、中、日三種文字的文本在世界各地流傳。
內容簡介
《美術、神話與祭祀》是張先生三十年學術生涯集大成之作,在本書中,張先生利用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和神話學的各種材料,對中國文明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徵做了推測(夏商周時期),即中國文明的起源關鍵在於政治權威的興起與發展,而不是技術突破。政治權力的取得,則主要依靠道德權威、知識及其他稀有資源的壟斷、對跟人神溝通手段對壟斷得以實現。
作者簡介
張光直(1931—2001) 華裔考古人類學家。祖籍台灣,自稱「番薯人」。1950年代在台灣大學讀人類學,師從李濟。后負笈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院畢業。曾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中研院副院長。為美國科學院及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台灣中研院院士。
張光直一生致力於中國考古學與考古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他通過一系列有影響的專著和大量學術論文,把祖國古代文明的豐富考古材料介紹給世界。更倡導以世界性的眼光來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力求通過中國文明進程和發展模式的建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科學理論的內涵做出原創性的貢獻。
精彩書評
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考古學家,張光直早年求學于北京和台北,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基礎,以後又在美國長期從事學術研究,西學功底深厚。多年來,他「一直主張中國的古史研究不屬於狹窄的專業,而應當是由各行各業的專家——包括史學家、考古學家、美術史家、古文字學家、古地理學家、理論家等等——攜手一起從各方面、各角度,利用各種的資料來從事進行的」。這本小書便是他對此所作的一個嘗試。雖然張光直自稱這是一本寫給一般讀者而非專業學者的「小書」,但它實際上卻又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學術著作,用該書2001年版校譯者陳星燦的話來講,「這是站在學科d峰的人,才能寫就的大手筆,也是張光直先生一生研究中國上古史的綜合性論述」。
陳星燦
目錄
中譯本作者前記
鳴謝
序言
第一章 氏族、城邑與政治景觀
第二章 道德權威與強制力量
第三章 巫覡與政治
第四章 藝術:攫取權力的手段
第五章 文字:攫取權力的手段
第六章 對手段的獨佔
第七章 政治權威的崛起
附錄 三代帝王表
後記 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的草稿
譯者的話
2001年版校譯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