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由深空網(DSN)和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的行星際探測通信系統設計。本書對六個具有代表性的行星際任務的設計和性能進行了描述,闡述了這些任務的系統設計和通信鏈路性能。這六個案例按照時間順序,展現了從20世紀70年代至當前最新任務中,DSN、星載軟硬體技術、能力和性能的進步。作者簡介
吉姆·泰勒(Jim Taylor),196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托)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碩士學位,他一直從事航天器測控通信領域的工作。自1970年以來,他一直在JPL負責行星際航天器與深空網之間的測控通信鏈路設計與分析工作。他致力於研究太陽干擾對行星際航天器及其支持地面站之間無線電測控通信的影響,從1971年的「火星水手號」開始,直到最近的火星科學實驗室(MSL)。2003年,在火星探測巡視器項目中,泰勒將測控通信窗口的概念推向成熟。(現在火星科學實驗室上,測控通信窗口是飛行接收機、發射機和天線通過器載表格中的飛行軟體計算實際可見的窗口,而不是通過命令選擇窗口。) 泰勒現在是JPL的首席工程師,從事深空和地球軌道項目的測控通信分析、地面系統飛行控制實施等相關工作。他是JPL航天重大事件組的創始成員之一,該組現在被稱為「經驗教訓」組。2000年,他因創新性地使用「深空1號」測控通信系統獲得了美國宇航局傑出成就獎章;2006年,他因「深度撞擊號」的操作開發和支持工作獲得了美國宇航局傑出服務獎章。目錄
第1章 深空通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