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動物教我的事-一位自然觀察者的博物學札記 張瑜 97871002195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9
商品編號: 978710021956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那些動物教我的事-一位自然觀察者的博物學札記
ISBN:978710021956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張瑜
叢書名:自然感悟叢書
頁數:29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82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張瑜自稱「熱愛自然的瘋子」,觀察動物成痴。從愛畫動物的小男孩成長為科學青年,自然觀察不僅讓他收穫了科學知識,更塑造了他的個性,也成就了他的事業。 母螳螂真的會吃掉自己的老公嗎?為什麼說刺蝟叫聲像老頭咳嗽?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假設,再到設法求證,細緻入微的觀察里,暗含著解決科學問題的思路。 日復一日地關注,為每隻動物取名字,解讀動物的行為:鴨子獻上熱舞表演來討異性歡心,暴雨中松鼠媽媽巧用古建的結構守護幼崽,看似笨拙的刺蝟如何精通縮骨術和遁地術 探秘「隱居」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哪怕一隻小小的螳螂,其捕獵過程也不禁令人屏息:作戰策略的部署、隨機應變的招式、不時反轉的情節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紀錄片。

內容簡介

這是資深自然觀察者張瑜以長達30年的積累書就的博物學札記。 作者採用輕鬆、幽默的筆觸,以自己從小到大和四種動物——鴨子、松鼠、螳螂、刺蝟——相識相知的故事為線索,通過攝影和文字刻畫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場景,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是如何與這些動物結緣並從中獲得成長的。常年的細緻觀察與縝密思考,不僅讓他收穫了科學知識,更影響了他看待自然的方式,塑造了他的個性。可以說,作者的職業選擇和所取得的成就,與自然觀察的經歷密不可分。 在張瑜看來,觀察自然,能讓他以最為慵懶的方式收穫最多樣化的快樂。即便是城市中的野生動物,生活細節之豐富也完全超出常人的想象:鴨子求偶炫耀時的熱舞表演,暴雨中松鼠媽媽守護幼崽的機智策略,刺蝟逃生避險所用的「遁地術」,螳螂捕獵的驚險刺激絲毫不亞於紀錄片里非洲草原上的獵豹撲殺這些現象總會引發好奇,而在持續不斷的長期觀察中,答案往往能夠在不經意間浮出水面,這也正是自然觀察的魅力所在。

作者簡介

張瑜,生態攝影師、科學繪圖師,現就職于《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博物》編輯部,微博@prayingzy。自幼喜歡動物,中學時期開始野外觀鳥。碩士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專業鳥類學研究方向。常年致力於觀察、記錄城市動物生活,曾在席平台發表演講《我的城市從林故事》。著有《刀斧精靈——螳螂》《北京自然觀察手冊——鳥類》等科普圖書。

目錄

鴨子
小鴨戀
喚醒本能
你叫秋沙鴨?
潛水的秘密
請留意小動作
夜生活
睡覺睜隻眼?
在自然觀察中保持本真
松鼠
松鼠—山鼠—花栗棒子—花鼠
尋找「真松鼠」
牙口、技巧與恆心
存樹上or存地上
勾勒地圖
共有家園
居無定所
找回存糧
是跳還是飛
個體追蹤與連續觀察
螳螂
和螳螂一見鍾情
螳螂捕蟬,不是傳說
公蟬更容易被捕捉?
整體認知&局部認知
恐懼的積累&猶豫不決
原地死守or轉移陣地
折刀夾合聯動啃咬(防禦型狩獵)
食夫
單刀闖江湖
不確定性的魅力
刺蝟
一個意外的清晨
刺蝟洞烏龍案
刺蝟刺不刺
白大仙的遁地術
毛刺郎好身手
跟著刺蝟找蚯蚓
蝸牛好吃嗎?
刺蝟叫&老頭咳嗽
白大仙PK黃大仙
開啟暗夜之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