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簡明阿拉伯古代史》以編年體和紀傳體相結合的方式,依照時間順序,通過一系列著名的歷史人物將賈希利亞時代到馬穆魯克王朝的阿拉伯古代歷史串聯起來。
《簡明阿拉伯古代史》將歷史學術語言通俗化,方便廣大讀者快速瞭解阿拉伯古代歷史的脈絡,把握其核心問題。
作者簡介
潘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語言文學碩士。四川外國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長期從事阿拉伯歷史研究,參與主編《新編阿拉伯語閱讀1——天方故事集》《新編阿拉伯語閱讀2——天方遺產錄(北非)》。
精彩書評
★寫史者比比皆是,然成名者寥寥無幾。
歷史的內涵包括對真相的觀察和探求,包括對已經存在的事情之起源和原因的細緻解釋,以及事件如何發生和為什麼發生的深刻知識。探究事件的真相,尋找其起源,闡釋其原因,講述其經過,這就是歷史,哲學的一個分支。
——伊本 赫樂敦
目錄
賈希利亞時代
★神話時代
伊布拉欣家族的故事
★詩歌,阿拉伯人的史料庫
★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世界的自然狀況
瓦迪拉姆
瓦迪穆薩
瓦迪黑塔尼
其他的瓦迪
★半島自然環境
阿拉伯半島的地名
阿拉伯半島的植物
阿拉伯半島的動物
★阿拉伯半島的社會情況
交通工具
★閃族人
★阿拉伯人的日子和血親復仇
★賈希利亞時代阿拉伯人創造的文明
薩巴王國和貝爾吉斯女王
佩特拉和奈伯特人
台德穆爾和澤諾比亞女王
加薩尼和希拉
先知時期
象年
阿拉伯人的名字
古萊氏家族
四大哈裡發時期
什麼是哈裡發
四大哈裡發的特點
★第一位哈裡發——艾布 伯克爾
★阿拉伯帝國的奠基者——歐麥爾 本 西塔布
阿拉伯人的第一次軍事大擴張
征服敘利亞
征服波斯
征服埃及和北非
★經典定本的功臣——奧斯曼 本 阿凡
★成功的軍事領袖——阿里 本 艾布 塔裡布
伍麥葉時期
★伍麥葉王朝第一任哈裡發——穆阿威葉 本 艾布 蘇富揚
穆阿威葉家族和阿里後裔爭奪哈裡發職位
★希賈茲的哈裡發——阿卜杜拉 本 祖拜爾
★列王之父和他的兒子們
★攘外必先安內
東線總指揮——哈查只 本 優素福
中亞征服者——古太白 本 穆斯林
進軍印度的人——穆罕默德 本 卡西姆
柏柏爾世界的征服者——穆薩 本 努賽爾
凱魯萬的建立者——歐格白 本 納菲
直布羅陀以他的名字命名——塔裡克 本 齊亞德
沙漠民族
★歐麥爾二世
★伍麥葉末期的哈裡發們
南北阿拉伯人的矛盾
導致伍麥葉王朝滅亡的原因
阿巴斯時期
★阿巴斯王朝第一任哈裡發——艾布 阿巴斯
挖墳鞭屍
盟友?敵人?
★阿巴斯帝國真正的奠基人——曼蘇爾
艾布 穆斯林和怛羅斯之戰
巴爾馬克家族和大臣職位
★阿巴斯王朝的鼎盛時期
哈倫 拉希德的安排
艾敏和馬蒙的兄弟之爭
百年翻譯運動的代表人物——侯奈因 本 伊斯哈格
伊本 穆格法與《卡裡萊和笛木乃》
拉齊和阿巴斯王朝的醫學、化學
阿拉伯科學登峰造極的象徵——伊本 西那
阿拉伯世界的史家二司馬
穆爾太齊賴學派
★阿巴斯王朝的衰落
禁衛軍統治時期(833-945年)
布韋希人統治時期(945-1055年)
塞爾柱人統治時期(1055-1194年)
★和阿巴斯並立的若干政權
後伍麥葉王朝(756-1031年)
穆拉比特王朝(1090-1147年)
穆瓦希德王朝(1121-1269年)
奈斯爾王朝(1232-1492年)
安達盧斯阿拉伯文明的影響
艾格萊布王朝(800-909年)
圖倫王朝(868-905年)
伊赫什德王朝(935-969年)
法蒂瑪王朝(909-1171年)
阿尤布王朝(1171-1341年)
薩拉丁和十字軍東征
哈木丹尼王朝(929-991年)
塔希爾王朝(822-872年)
薩法爾王朝(867-1002年)
薩曼王朝(874-999年)
加茲尼王朝(977-1186年)
★阿巴斯崩潰時期(1194-1258年)
馬穆魯克王朝(1250-1517年)
參考書目
阿拉伯文著作
阿拉伯文期刊
英文著作
英文期刊
中文著作
中文期刊
網頁
附錄:專有名詞對照表
前言/序言
阿拉伯的歷史可以為我們提供創新的啟發與途徑。
在埃及有一條運河——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它是世界海上貿易運輸的命脈要道。它溝通了地中海和印度洋,貨輪不必再繞道非洲的好望角,節 省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當初提出興建蘇伊士運河的是英國和法國,實際修建運河的是埃及。英、法、埃三方對運河的開通都出了力,但是運河通行費的分成並不能使三方中的每一方都滿意。後來就運河的歸屬權還發生了第二次中東戰爭(The Second Arab-Israel War),即蘇伊士運河戰爭(Suez Crisis)①埃及雖然在戰爭中處於下風,但結果對埃及是有利的,埃及將運河收歸了國有,現在運河的通行費用是埃及的經濟支柱之一。
挖掘一條水道來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在歷史上,這一想法是英法第一個提出來的嗎?不是的,這一想法自古有之,第一個提出這一想法並將其變為現實的應該是古埃及人。”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時代(約公元前2000—公元前1788年),有一條運河,在比勒貝斯背面,把尼羅河與紅海上端聯繫起來。”①我們權且把它稱為”老蘇伊士運河”,老運河的位置不在今天新運河的位置,而是位於尼羅河的一條支流上。埃及底比斯(Thebes,Egypt)附近有尼羅河的支流,老蘇伊士運河就是將尼羅河東部的支流和紅海連接起來。”托勒密人曾修復這條運河,歷代哈裡發也重新開過這條運河而加以利用。直到公元1498年發現繞好望角而至印度的海道以後才被廢置。”②新老運河位置不同,修建人也不同,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那就是讓地中海和紅海聯繫起來,構築一條便捷的貿易通道。
還是在埃及,阿斯旺大壩(Aswan Dam)矗立在尼羅河的上游。在尼羅河上修建水利工程的想法是近代以來的創新嗎?其實古代人就有這種想法。公元965年生於伊拉克巴士拉的伊本 海塞姆③(Ibn al-Haytham)就在一篇文章 中提出過要在尼羅河上游修築一座水壩,用來解決乾旱和洪水問題。當時埃及正處在法蒂瑪王朝統治時期,哈裡發哈基姆④(Al-Hakim bi-Amr Allah)很欣賞伊本 海塞姆的想法,同意讓他領導大壩的建設。伊本 海塞姆將大壩的選址也定在阿斯旺地區,但後來由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修建大壩的計劃流產。①阿拉伯地區在河流上建築大壩的想法和實踐如果再往前追溯,還可以追溯到也門薩巴王國(Sheba Kingdom)的馬里卜大壩(Marib Dam)
創新至少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零到一,從無到有,這種創新模式難度較高;另一種是從一到二,將前人已有的經驗加以革新和發展,這種模式相對容易。新蘇伊士運河和阿斯旺大壩的創新顯然是第二種模式。如果想要創新,不妨從第二種模式開始嘗試,這種模式要求我們瞭解前人的經驗,需要我們瞭解歷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