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應該讓來訪者坐著還是躺下? 如何開場,如何恰當地使用沉默? 治療師如何理解在治療過程中自身被激發的創傷? 三十六封娓娓道來的書信,以前輩視角分享經驗與領悟,穿插再現多爾多、潘果夫、溫尼科特等大師處理棘手個案的現場過程。 解惑新手治療師的入門難點×啟發資深治療師破解治療僵局。 本書是海托爾的第四部作品,在寫作本書時,他已經從事心理治療工作數十年。本書不僅通過其個人經歷直觀地介紹了精神分析大師們的理論和實踐,同時極具層次感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新手治療師遇到的所有重要議題。內容簡介
本書以書信對話的方式展開,共計三十六封信。書信內容總體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是關於精神分析基本設置的探討,比如何時可以讓來訪者睡上躺椅,付費對分析意味著什麼,等等。 進一步地,作者深入探討了移情這一概念,並藉此穿插了幾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愛、恨和防禦。這些議題非常深刻,觸及了精神分析的一些困難點,如生本能、死本能、超越快樂原則,以及創傷。此外,作者通過對心理治療現場的片段式還原,展現了治療如何發揮效用,以及治療師如何深入到與來訪者的治療關係中去思考。 最後是作者的個人經歷部分,信中呈現了他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個案及其處置過程,以及他與一些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的相遇和友誼,這些激蕩人心的相遇時刻也展現了大師們強烈的個人風格與魅力。 書信式的寫作和面對「年輕治療師」的設定,並沒有讓這本書僅僅流於表面。這種書信對話的方式清晰地向讀者們展現了精神分析關鍵理論在實際治療中的困境,作者徐徐道來,帶著對臨床多樣性和當下性的思考,將自己的理論創新與溫尼科特、雅克·拉康、麥克杜格爾、弗朗索瓦茲·達沃因、讓-馬克斯·高迪利埃、米歇爾·內霍和皮耶拉·奧拉尼耶等人提出的理論概念和脈絡結合起來,為讀者們呈現了一幅較為完整的精神分析治療實踐的理論圖景。 書中有關理論延展的部分也能幫助從業已久的治療師們進一步思考自己在實踐中碰到的問題和僵局,作者為這些讀者提供了進入精神分析更浩瀚磅礴的領域的指南針,並以個人經驗來指引大家,以不至於迷失其中。作者簡介
張濤,拉康派個人執業分析家,巴黎第八大學精神分析博士。現為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精神分析家,四川心理諮詢師協會精神分析專委會委員,精神分析行知學派理事,公眾號「無意識研究」主理人。曾參与寫作巴黎第七、第八大學教授的精神分析著作《雙語使用者的臨床與喜劇》《在21世紀閱讀拉康》。代表譯作有榮格的《紅書》、潘果夫的《精神病動力結構化治療》。目錄
第一封信 對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