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中醫從業人員、中醫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柯琴對張仲景的《傷寒論》深有研究,著有《傷寒論著》《傷寒論翼》和《傷寒附翼》三部,合為《傷寒來蘇集》八卷,堪稱註疏《傷寒論》的上乘之作。然而相關書籍內容分散,查找不便,快速閱讀受限,有礙系統學習掌握,影響並制約經方的利用與普及。本書主要針對柯琴的《傷寒來蘇集》進行解釋、繼承和應用,並在相關條文下附有張仲景的原文以便比對。
內容簡介
清代經方大家柯琴皓首窮經,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提出陰陽總綱論,倡導六經為百病立法統治傷寒雜病,撰寫了《傷寒來蘇集》,深受後世青睞。本書採用重構類編方法,以方為綱,以應用、方論、鑒別、注意事項與禁忌為目,各以類從,原汁原味,方后附錄所有經方原文,使柯氏應用經方心法更加系統明晰,便於學習和掌握。
本書適合中醫從業人員、中醫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無
目錄
第一章
002桂枝湯
014桂枝加葛根湯
015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016桂枝加附子湯
018桂枝去芍藥湯
019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019桂枝加芍藥生薑新加人蔘湯
021桂枝附子湯
022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救逆湯
023麻黃湯
032葛根湯
035葛根加半夏湯
035大青龍湯
042小青龍湯
045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047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049麻黃附子湯
050文蛤湯
051桂枝麻黃各半湯
052桂枝二麻黃一湯
054桂枝二越婢一湯
055五苓散
061茯苓甘草湯
062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064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065瓜蒂散
第二章
068梔子豉湯
071梔子甘草豉湯
072梔子生薑豉湯
073梔子厚朴湯
074梔子乾薑湯
075大黃黃連瀉心湯
076附子瀉心湯
077白虎湯
081白虎加人蔘湯
083竹葉石膏湯
084大承氣湯
093小承氣湯
097調胃承氣湯
102桃核承氣湯
103抵當湯
107抵當丸
108大陷胸湯
112大陷胸丸
113小陷胸湯
115十棗湯
117三物白散
119蜜煎導
120瀉心湯
第三章
123小柴胡湯
131大柴胡湯
134柴胡桂枝湯
135柴胡加芒硝湯
137柴胡桂枝幹薑湯
139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140茵陳蒿湯
142梔子柏皮湯
144半夏瀉心湯
147生薑瀉心湯
149甘草瀉心湯
151黃連湯
152黃芩湯
154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第四章
157小建中湯
160桂枝人蔘湯
161桂枝加芍藥湯
162桂枝加大黃湯
163旋覆代赭湯
164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
166甘草乾薑湯
169理中丸/人蔘湯
170吳茱萸湯
17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第五章
175桂枝甘草湯
176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177桂枝加桂湯
178炙甘草湯
181四逆湯
185通脈四逆湯
188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189白通湯
190白通加豬膽汁湯
191乾薑附子湯
192茯苓四逆湯
193四逆加人蔘湯
194附子湯
195真武湯
198甘草附子湯
199麻黃附子細辛湯
200麻黃附子甘草湯
203甘草湯
204桔梗湯
206苦酒湯
207禹餘糧丸
207赤石脂禹餘糧湯
209桃花湯
211芍藥甘草湯
213芍藥甘草附子湯
214豬膚湯
215黃連阿膠湯
217豬苓湯
219四逆散
第六章
225當歸四逆湯
226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228白頭翁湯
230烏梅丸
232麻黃升麻湯
前言/序言
編寫說明
清代傷寒學家柯琴(1662~1735年),字韻伯,號似峰。浙江慈溪人(今浙江餘姚丈亭人),后遷居江蘇虞山(今江蘇常熟市)。博學多聞,能詩善文,不涉仕途,矢志醫學。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頗具心得。皓首窮經,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倡導「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咸歸六經之節制,六經各有傷寒,非傷寒中獨有六經也。」採用六經分篇,以證分類,以類分法,對傷寒及雜證,據六經加以分類註釋,纂成《傷寒論注》《傷寒論翼》《傷寒附翼》,凡八卷,勒為《傷寒來蘇集》一編,使辨證論治之法更切實用。
柯氏潛心研究《傷寒雜病論》,提出「陰陽總綱論」「六經為百病立法」「六經地面說」「合病、並病思想」等,將仲景原文依據六經方證,重新加以編次,每經先以脈證為總綱,繼立一主治方證,而後各以類從,歸納加減變化諸法,條理清晰,深受後世醫家的推崇。其研究《傷寒雜病論》,著重闡發辨證論治規律,因而也成為後世傷寒學派中「辨證論治派」的代表醫家。
今將柯氏《傷寒來蘇集》以方為綱,以仲景原著中經方順序為目,以類相從,重新分為六編,方便學習掌握柯氏研究應用經方精髓,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