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完形療法聚焦於此時此刻,基本信念是人都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諮詢的中心任務是通過對話和創造性的實驗來提高求助者的覺察力,以幫助求助者獲得成長,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完形療法:100個基本觀點與核心技術》簡明扼要而不失精準地闡釋了完形療法這一靈活而影響深遠的心理療法。作者Dave Mann是UKCP(英國心理治療協會)註冊完形治療師,在書中詳細闡述了完形療法的理論基礎,完形評估和過程診斷,場論、現象學與對話,倫理學和價值,評價與研究等。
特別推薦完形療法受訓者、執業治療師、心理諮詢師閱讀。想瞭解完形療法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戴維•曼恩(Dave Mann)是UKCP(英國心理治療協會)註冊完形治療師、督導師、培訓師。他也曾是英國格式塔雜誌的助理編輯。
目錄
Part 1
第一部分 完形治療之旅地圖:基礎理論假設001
1 完形治療簡史 002
2 什麼是完形? 005
3 什麼是一個完形? 008
4 完形心理學中的感知定律 010
5 圖形與背景 013
6 覺察和覺察連續體 016
7 接觸 019
8 當下 022
9 創造性調整 025
10 自我與自我演繹 027
11 自我的結構:本我、自我和人格的概念 030
12 整體論 033
13 個體主義和場範式 035
14 接觸邊界 037
15 體驗的完形循環 039
16 接觸的阻抗、中斷與緩和 043
17 內攝過程 045
18 場內攝 047
19 回射 049
20 投射 052
21 融合 055
22 偏轉 057
23 脫敏 059
24 自我主義/自我監控 061
25 聯結連續體 063
26 創造性中立 066
27 未竟之事:蔡加尼克效應 068
28 改變的悖論 071
29 完形治療的美學 074
30 像”賦能一樣”支持 076
Part 2
第二部分 開始治療之旅:準備與啟程079
31 治療環境 080
32 協議與預期 082
33 接觸功能:建立和阻斷接觸 085
34 評估和診斷過程 088
35 來訪者如何”身進” 091
36 覺察區域 094
37 新出現的關係主題 097
38 規劃治療旅程 100
39 評估自殺風險 102
Part 3
第三部分 治療之旅:完形的三支柱105
3 1 探索來訪者的情境或場 106
40 情境、場、生活空間、生活世界 106
41 共創性和暫時性 109
42 作為當下情境的治療環節 112
43 場組織需求以及需求組織場 114
44 情境的本我 117
45 關係領域的支持 119
46 羞恥作為場的功能 122
47 感知場 124
48 以發展的視角看待場 127
49 發展:一個終生的過程 130
50 發展理論:六種基本運動 133
51 文化場 136
52 五項探索 139
53 語言和隱喻 142
54 邁入更廣闊的場 145
3 2 聚焦於體驗:完形治療中的現象學 148
55 什麼是現象學? 148
56 現象學探詢 150
57 意向:向我的世界伸出手 153
58 先驗現象學和胡塞爾 155
59 現象學還原的準則 157
60 存在主義現象學 160
61 主體間性 162
62 關注身體的”感覺” 164
63 能量與活力 166
64 活著的身體 168
65 感知整體 170
66 閾限空間 172
3 3 對話:現於關係之中 175
67 什麼是對話? 175
68 我-你及我-它關聯 177
69 之間 179
70 代入和共情 181
71 存在 183
72 確認 185
73 致力於對話 187
74 協調 189
75 持久的關係主題 191
76 自我表露 193
77 關係轉向 196
78 破裂與修復 198
79 活在關係中 200
Part 4
第四部分 轉化:旅途換乘203
80 完形實驗 204
81 實踐和挑戰 206
82 實驗方法 208
83 兩極化與贏家/輸家 212
84 雙椅與空椅 215
85 家庭作業和練習 217
86 對待夢 219
87 宣洩與釋放 222
88 對環境的侵犯行為 225
89 處理創傷 228
90 治療的階段和結束 230
91 培養對覺察的覺察 233
Part 5
第五部分 倫理和價值觀:所有治療旅程的重要警示牌235
92 治療邊界 236
93 關係倫理 239
94 治療中的撫觸 242
95 非剝削 245
96 治療師的支持 247
97 完形督導 249
Part 6
第六部分 對方法的評估:終點和回顧253
98 在個體和團體治療之外的完形應用 254
99 回顧 256
100 關於不確定性和確定性 259
參考文獻 261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表 280
譯後記 283
前言/序言
第二版前言
2008年,我嘗試性地開始寫下《完形治療:100個關鍵點與技巧》第一版的前幾句話:我的目的是創作一部關於完形治療方法論和支撐該方法論的理論基礎的專著。為被這些文字撩撥起興趣的讀者提供指引則是下一步的目標。在撰寫第二版時,這些目標並沒有改變,但不可避免的是,正如世界發生了變化一樣,完形治療的世界也發生了變化(並不是說它們是各自獨立的世界)。因此,第二版需要重新修改和重構:刪除了部分理論關鍵點並添加了新的關鍵點;對每個關鍵點都進行了修改和更新;對體驗式練習同樣也進行了更新。
人們經常引用這句話:”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Morrison & van der Werf,2012:399)為了讓你避免空洞和盲目,我以與第一版相似的方式構建了第二版,並邀請你參加體驗式練習和實驗,希望借此你能對這些關鍵點有更切身的體會。但就像任何實驗一樣,這並不是絕對的!顯然,你不是必須完成這些練習和實驗,但如果你選擇不去做,為了保持完形方法的一致性,我請你考慮一下你的”阻抗”。為了保護隱私,在書中的案例和簡短的”筆錄”中,我全部使用化名記錄,類似”合成圖片”。為了平等,我交替使用”他”“她”和不太直接的”他們”,並交替使用治療師的性別。如果你想以”空降”在某個關鍵點的方式來參加這趟旅程,你可以這樣做,但要知道,如果你選擇這樣做,你將缺乏一些關於旅程的背景知識。用完形的術語來說,前景需要一個堅實的背景,才能產生清晰的圖形。
我們每個人塑造現實的方式,都是一種獨特的創造性行為,它與我們的過去和我們現在的處境有關。在這次際會中,我們可能會對當前體驗的新鮮感作出反應,或是對很久之前、導致固定的習慣性存在方式的內化敘事作出回應。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探討我們在回應個人敘事時可以參與的過程,我們如何翻新陳舊的聯結模式,以及我們如何根據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形成各自的現實。世界可能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它是由故事聯繫在一起的。
由於篇幅的限制,為了保證行文流暢,我在某些地方會使用簡寫。例如,當我在”圖形和背景”中使用術語”圖形”時,表示”圖形和背景之間的動態、不斷變化的過程”(如果我在每處都使用這個短語,文字會顯得非常累贅),我希望這不會導致誤解。我邀請讀者透過關係之鏡審視書中的一切,並可以自由地同意、不同意、解構和重構我這位完形治療師的觀點和意見—我只請你注意任何預設的傾向。
作為一種真正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完形療法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其基礎是現象學(phenomenology)、場論(field theory)和對話(dialogue)—統稱為完形的三大支柱。這種創造性的綜合也融合了整體主義、存在主義、身體工作、格式塔心理學和東方哲學(如禪宗佛教和道教)。我們將看到完形療法的理論和實踐是從其創始人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們與一系列心理治療學家和哲學家的”會面”中產生的。我邀請你和我這位完形治療師一起旅行,看看我們可能會發現什麼。
戴維•曼恩(Dave Mann)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