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梳理了等價尺度的理論和測度方法,明確了等價尺度的概念,為家庭成員等價尺度的研究搭建理論和測度層面的框架,彌補了我國在家庭成員等價尺度研究上的不足。基於覆蓋面較廣、代表性較強的2018年CFPS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綜合考量我國家庭人口結構及其不同成員消費異質性;結合我國家庭人口少子化的實際國情,充分考慮到不同兒童家庭成員的消費異質性和家庭規模經濟效應,藉助Engel模型和Rothbarth模型估算我國家庭中兒童等價尺度。研究結果顯示,與僅有兩個成人沒有孩子的家庭相比,以城鎮地區為例,一孩家庭總支出將提高19%至35%,二孩家庭總支出將提高43%至81%。城鎮家庭育兒成本普遍高於農村家庭,另外基於等價尺度估值數據模擬我國政府實施差異化育兒津貼補助。其次,採用中國凈等價收入規模的測算方法,對我國家庭其他成員等價尺度進行測度。研究表明,我國家庭不同成員的等價尺度差異較大。我國老人、兒童、成人共存的家庭模式決定了新增兒童和老人對家庭結構和家庭福利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國獨特的家庭人口結構決定了家庭成員等價規模的獨特性。進一步研究了等價尺度對貧困測度的重要影響,證明了當衡量貨幣貧困時忽略家庭等價尺度,忽略家庭消費的規模經濟效應,會造成對貧困測度指標的高估,從而導致對弱勢群體分析結果的實質性偏差。結合研究結論,給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基於兒童等價尺度應構建多層次生育補貼體系,降低家庭育兒直接成本;基於家庭等價尺度應完善社會福利政策和福利評價體系。作者簡介
劉佳,女,漢族,內蒙古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副教授、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級統計師,高級調查分析師,全國工業統計學教學研究會統計與數據科學民族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統計學會會員。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公共理論與政策、相對貧困治理及公共支出減貧。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廳局級課題3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編教材2部。獲2021年天津財經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2018年內蒙古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三等獎,指導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統計建模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獲獎。目錄
第1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