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由申,女,1988年生,吉林遼源人。自2007年,先後就讀于四川大學哲學系、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1 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參編《中國道教通史》(五卷本),在《宗教學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現為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教師。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概述
二 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
四 清代道教發展概況
第一章 清代的道教政策
第一節 道教政策沿革
第二節 順治、康熙、雍正三帝對道教的利用與禮遇
第三節 乾隆帝對道教的冷淡和貶抑
第四節 清中後期諸帝對道教的”擱置”
第二章 清代的道教管理機構及道官制度
第一節 道教管理機構及道官沿革
第二節 道教管理機構及道官的設置
一 中央道教管理機構及道官的設置
二 地方道教管理機構及道官的設置
第三節 道官的選補
一 北京道錄司道官的選補
二 地方道教管理機構道官的選補
第四節 道官的印信及其管理
第五節 道官的職責
第六節 神樂觀的整改
第三章 清代的道教度牒管理
第一節 順、康、雍三朝的道教度牒管理
第二節 乾隆朝的道教度牒管理
第三節 清代道教度牒制度廢除的原因
第四章 清代的道教宮觀管理
第一節 道教宮觀修造的管理
第二節 道教宮觀經濟的管理
第三節 道教宮觀進香、賽會活動的管理
第五章 清代的道教內部事務管理
第一節 道教內部事務管理沿革
第二節 道教叢林的組織制度
一 道教叢林執事的設置與職責
二 道教叢林執事的管理規範
第三節 道教叢林的修持與生活規制
第六章 清代的道教戒律與清規
第一節 清代的道教戒律
一 王常月的《碧苑壇經》與《初真戒律》
二 張清夜與《玄門戒白》
三 董清奇與《除欲究本》
第二節 清代的道教清規榜
一 成豐年間的北京白雲觀《清規榜》
二 道光年間的陝西張良廟《律壇清規榜》
三 光緒年間的武當山道教清規榜
第七章 清代的道教”授篆”與”傳戒”
第一節 正一道的”授篆”規範
第二節 全真道的”傳戒”規範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 書》緣起 國家”985工程”四川大 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 創新基地首席科學家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 書》 編委會主編卿希泰 儒道釋是中華民族傳 統文化的三大支柱,源遠 流長,內容豐富,影響深 遠,它對中華民族的共同 心理、共同感情和強大凝 聚力的形成與發展,均起 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我 們幾千年來戰勝一切困難 、經過無數險阻、始終立 於不敗之地的精神武器, 在今天仍然顯示著它的強 大生命力,並在新的世紀 裡,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 彩。自從1978年中國共產 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 改革開放路線以來,我國 對儒道釋傳統文化的研究 工作,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全國各地設立了許多 博士點,使年輕的研究人 才的培養工作走上了有計 劃有組織地進行的軌道, 一批又一批的博士畢業生 正在茁壯成長,他們是我 國傳統文化研究方面的一 支強大的新生力量,是有 關各學科未來的學術帶頭 人。他們的博士學位論文 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後,已 在國內外的同行學者中受 到了關注,產生了很好的 影響。但因種種原因,學 術著作的出版甚難,尤其 是中青年學者的學術著作 出版更難。因此還有相當 多的博士學位論文難以及 時發表。不及時解決這一 難題,不僅對中青年學者 的成長不利,且對弘揚中 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 術交流也不利。我們有志 於解決此一難題久矣,始 終均以各種原因未能如願 。直到1999年,經與香 港圓玄學院商議,喜得該 院慨然允諾捐資贊助出版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當年即出版了第一批共 5本博士學位論文。此後 的10餘年間,在圓玄學院 的鼎力支持及叢書編委會 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批 又一批優秀的博士學位論 文通過這個平臺展現在世 人面前,到2013年,已 出版了15批共130部;這 些論著的作者,有很多已 經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 師。2014年,圓玄學院 因自身經濟方面的原因, 停止資助本叢書,我們深 感遺憾,同時也對該院過 往的付出與支持致以敬意 和感謝! 令人欣慰的是,當陳 耀庭教授得知本叢書陷入 困境的消息後,即與上海 城隍廟商議,上海城隍廟 決定慷慨施以援手。2015年,慈氏文教基金 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聯章 先 生也發心資助本叢書。學 術薪火代代相傳,施善之 士前赴後繼。在黨中央弘 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的英明決策指引下,本叢 書必然會越辦越好,產生 它的深遠影響。本叢書面向全國(包 括港澳臺地區)徵稿。凡 是以研究儒、道、釋為內 容的博士學位論文,皆屬 本叢書的出版範圍,均可 向本叢書的編委會提出出 版申請。本叢書的編委會是由 各有關專家組成,負責審 定申請者的博士學位論文 的入選工作。我們掌握的 入選條件是:(1)對有 關學科帶前沿性的重大問 題做出創造性研究的;( 2)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有新的重大突破、得出新 的科學結論從而推動了本 學科向前發展的;(3) 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對 學科建設具有較大貢獻的 。凡具備其中的任何一條,均可入選。但我們對入 選論文還有一個最基本的 共同要求,這就是文章 觀 點的取得和論證,都須有 科學的依據,應在充分占 有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基礎 上進行,並詳細注明這些 資料的來源和出處,做到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避 免誇誇其談、華而不實。我們提出這個最基本的共 同要求,其目的乃是期望 通過本叢書的出版工作, 在年輕學者中倡導一種實 事求是地、一步一個腳印 地進行學術研究的嚴謹學 風。由於編委會學識水平 有限和經驗與人力的不足,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 失誤,懇切希望能夠得到 全國各有關博士點和博士 導師以及博士研究生們的 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我們 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 加強聯繫和合作,給我們 推薦和投寄好的書稿,讓 我們一道為搞好《儒道釋 博士論文叢書》的出版工 作、為繁榮祖國的學術文 化事業而共同努力。2015年10月1日于四川 大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 究創新基地,道教與宗教 文化研究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