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對新加坡晶圓封裝相關企業中國工程師的長期田野調查,對這一群體的就業、身份與流動進行了研究。本書經由討論技術移民勞動力的商品化如何與跨國就業、移民治理和族群政治等議題發生聯繫,提出這些中國工程師處於「結構性自由」的狀態,以期為理解半導體行業提供一個人類學視角。作者簡介
張少春,1985年生,陝西寶雞人。中山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人類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雲南省高等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中國特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智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民族理論,在《民族研究》《開放時代》《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作品有:《生產方式及其銜接: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評析與啟示》(合著)、《互嵌式社區的多層面向及其擴展》、《民族走廊地區社會衝突的跨體系實踐》等。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