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架空輸電線路岩石基礎工程一直是我國山區電網建設與防災減災的關鍵點、難點和薄弱點。本書是首部系統展示我國架空輸電線路岩石地基工程地質勘察、基礎選型、現場試驗、理論計算、工程設計與標準制定等方面成果的專著。本書澄清了對岩石挖孔基礎承載性能的三大認識誤區,明確了基於地層地質特徵與荷載條件的輸電線路岩石挖孔基礎和岩石錨桿基礎的結構形式、適用範圍與應用原則,闡述了岩石挖孔基礎和岩石錨桿基礎的抗拔荷載-位移特性、失效準則、破壞模式、承載機理與承載性能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岩石嵌固基礎、嵌岩樁基礎以及直錨式、承台式和柱板式岩石群錨基礎的工程設計方法,建立了岩石基礎設計參數與岩石地基工程地質勘察成果之間的關聯方法及其數學模型,解決了當前我國山區輸電線路岩石基礎工程建設所面臨的五大難題,實現了岩石地基工程地質勘察、基礎選型、承載性能設計與優化之間的銜接。全書共分緒論、岩石挖孔基礎、岩石錨桿基礎、岩石基礎工程地質勘察與設計參數取值、輸電線路岩石基礎研究展望五部分。 本書內容緊密結合工程實踐,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可供架空輸電線路工程地質勘察、結構設計和運行維護人員直接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與學生參考使用。作者簡介
魯先龍(1972- ),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電力料學研究院輸變電工程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全國風險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桿塔及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電力工程地基基礎、電網防災減災技術研究。在國內首次研製了輸變電工程地基基礎室內大型多功能試驗裝置與測試系統,組建了國內唯一致力於電力工程地基基礎研究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填補了國內空白。先後主持和參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及國網公司重點研發項目40餘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3),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獎等30餘項,發表SCI、EI及中文核心論文80餘篇,獲授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40餘項,主持和參加了10餘項電力行業標準與國網公司企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