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鬱的憂與傷 唐譚 978752281495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52281495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老年抑鬱的憂與傷
ISBN:978752281495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唐譚
叢書名:魁閣學術文庫
頁數:1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60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對老年人友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對老年人不夠友好的時代。 在長達7個月的精神科沉浸式觀察與調研過程中,作者深入訪談了30位被診斷為抑鬱症的老年人,聽他們講述那些患病的經歷,那些不開心的往事,那些自我苦苦的掙扎,那些縈繞在心、久久不能散去的憂與傷。他們的憂與傷不僅僅是個人的體驗,更是個人與外界環境互動的結果。 本書將老年人的個人憂與傷放置於醫療話語與中國社會文化的宏觀背景下,探索主流話語與社會文化對老年抑鬱的形塑作用,試圖以小見大,加深我們對老年抑鬱的理解,為臨床研究及實務政策提供未來方向並提出建議。 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基於後現代視角理解老年抑鬱的研究文本: 深描特定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個人憂與傷; 解構「抑鬱即瘋癲」「老人即無用」的民間話語; 挑戰普遍存在的、「患者即問題」的主流論述; 拓寬問題取向、病理導向的理論視角; 倡導以人為本,增能賦權的社會工作服務與社會醫療政策。

作者簡介

唐譚,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碩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方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哲學博士,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做過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等常見精神疾病的預防與干預,特殊群體心理健康的促進,以及精神健康社會工作。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第一章 老年抑鬱相關研究回顧
一 抑鬱症的理論視角
二 後現代主義對抑鬱症的解釋
三 自尊相關理論回顧
四 中國社會背景下的老年抑鬱
五 從性別視角看抑鬱症
六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理論視角與研究問題
一 哲學基礎
二 理論框架
三 研究問題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 調查方法
二 研究過程
第四章 絕望的老年人——老年抑鬱症患者的患病經歷及與專家和親屬的互動
一 患病經歷:失控與無助
二 與專家的互動:困惑與擔憂
三 與親友的互動:指責與誤解
四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我是個病人——老年人對抑鬱症的解讀
一 發病初期:這是一種病
二 治療階段:這是抑鬱症
三 「老病人」階段:這種病醫不好
四 我與抑鬱症的內在關係:這是人格缺陷導致的疾病
五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又老又病」的哀傷與掙扎——抑鬱症老年患者的自尊
一 雙重無價值:「又老又病」
二 詮釋「又老又病」
三 生存還是毀滅:老人們的掙扎
四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的老年抑鬱
一 醫療環境與醫學統治地位的影響
二 我國精神衛生服務的影響
三 精神健康與老齡相關政策的影響
四 社會文化與主流論述的影響
五 缺乏性別差異
第八章 對策與結論
一 對理論的補充與回應
二 精神健康服務建議
三 精神健康政策建議
四 未來研究方向
五 研究局限
六 結論
附錄一 研究介紹信(致科室主任)
附錄二 知情同意書(老年人)
附錄三 知情同意書(重要他人)
附錄四 知情同意書(專家)
附錄五 訪談提綱(老年人)
附錄六 訪談提綱(重要他人)
附錄七 訪談提綱(專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