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蔭麟,號素癡,廣東東莞人,20世紀著名歷史學家,受到梁啟超、陳寅恪等多位大師的高度讚賞。1929年畢業于清華學校,公費赴美留學,回國後輾轉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浙江大學。曾發表《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等多篇具有影響力的史學論文,著作有《中國史綱》。
目錄
【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第一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家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第一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產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第一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第一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第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第一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附 錄
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
評李泰棻《西周史征》(附:李泰棻君來函)
評孫曜《春秋時代之世族》
《孟子》所述古田制釋義
《春秋》”初稅畝”釋義
評近人對於中國古史之討論(古史決疑錄之一)
精彩書摘
【試讀】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第三節 晉楚爭霸
桓公的霸業是靠本來強盛的齊國做基礎的。當他稱霸的時代,晉國和秦國先後又在締構強國的規模,晉國在準備一個接替桓公的霸主降臨,秦國在給未來比霸業更宏大的事業鋪路。話分兩頭,先講晉國。
晉始封時都于唐(今太原縣北),在汾水的上游;其後至遲過了三個半世紀,已遷都絳(今翼城縣),在汾水的下游。晉人開拓的路徑是很明顯的。不過遷絳後許久他們還未曾佔有汾水流域的全部,當汾水的中游還梗著一個與晉同姓的霍國,當汾水將近入河的地方還礙著一個也與晉同姓的耿國,前 745年晉君把絳都西南百多裡外的曲沃,分給他的兄弟,建立了一個強宗。此後晉國實際分裂為二。曲沃越來越盛,晉國越來越衰,它們間的仇隙也越來越大。這對抗的局面終結於前 679 年曲沃武公滅晉並且拿所得的寶器向周王買取正式的冊封。老髦的武公,受封後兩年,便一瞑不視,遺下新拼合的大國給他的兒子獻公去粘綴、鑲補。
獻公即位于齊桓公十年(前 676 年),死於桓公三十五年。他二十六年的統治給晉國換一副面目。他重新修築了絳都的城郭;把武公的一軍擴充為二軍。他滅霍、滅耿、滅魏、滅虞、滅虢,使晉國的境土不獨包括了整個的汾水流域,並且遠蹠到大河以南。但獻公最重要的事業還不止此。卻說武公滅晉後,自然把他的公族盡力芟鋤,免遺後患。我們可以想像晉國這番複合之後,它的氏室必定滅了許多,但在曲沃一方,自從始封以來公子公孫們新立的氏室為數也不少。獻公即位不久,便設法收拾他們。他第一步挑撥其中較窮的,使與”富子”為仇,然後利用前者去打倒後者。第二步,他讓殘餘的宗子同住一邑,好意地給他們營宮室,築城郭;最後更好意地派大兵去保衛他們,結果,他們的性命都不保。於是晉國的公族只剩下獻公的一些兒子。及獻公死,諸子爭立。勝利者鑒於前車,也顧不得什麼父子之情,把所有長成而沒有繼位資格的公子都遣派到各外國居住,此後的一長期中,公子居外,沿為定例。在這種制度之下,遇著君死而太子未定,或君死而太子幼弱的當兒,君權自然失落在異姓的卿大夫手裡。失落容易,收復卻難。這種制度的成立便是日後”六卿專晉” “三家分晉”的預兆。話說回來,獻公夷滅群宗後,晉國的力量一時集中在公室;加以他憑藉”險而多馬”的晉土,整軍經武,兼弱攻昧,已積貯了向外爭霸的潛能。可惜他晚年沉迷女色,不大振作,又廢嫡立庶,釀成身後一場大亂,繼他的兒孫又都是下等材料。晉國的霸業還要留待他和狄女所生的公子重耳,就是那在外漂流十九年,周曆八國,備嘗艱難險阻,到六十多歲才得位的晉文公。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