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孔子據魯史舊文以作《春秋》,因其過於簡略,左丘明、公羊氏、穀梁氏等或作補充史實,或闡發大義。西漢時《公羊》學被立於官學,風行天下。東漢以後,《左傳》開始流行,《公羊》學逐漸式微。《穀梁傳》在西漢宣帝時顯赫一時,立於官學,后不為人所重視,註釋者較少。歷代註解《春秋穀梁傳》中,以東晉范寧注最為重要。范寧《穀梁傳》之集解,以其父范汪為先導。范汪被桓溫罷官后,曾率子弟及門生故吏註解《穀梁傳》,未成而卒。范寧賡續之,集其兄弟子侄之說,「商略名例,敷陳疑滯,博示諸儒同異之說」,終成《春秋穀梁傳集解》。范寧雖為《穀梁》作注,然要其本旨,則不在《穀梁》一傳,而要在通經。本次整理以《四部叢刊》影印余仁仲刻單注本為底本,校以《古逸叢書》本、十行本、阮刻《十三經註疏》本等版本。目錄
整理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