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提到美國西部,人們通常會想起魯莽好鬥的牛仔、亡命之徒和牧場主。不同於這些刻板印象,本書基於新制度經濟學視角,將美國的邊疆歷史置於新的理解框架之中——強調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產生,可以如何幫助人們促成合作、化解衝突。本書沒有把美國西部邊疆描繪成一個好漢與惡人相遇的地方。相反,馴服美國兩部的真正英雄,其實是普通人在日常交往中推敲出的制度。正是這些制度確立了西進運動中土地、礦產、水域等自然資源的產權,激勵人們合作共贏,避免公地悲劇。 作者強調,隨著資源變得更有價值,或者建立產權的成本變得更低,資源的所有權也會隨之演變。地方層面演化出的規則,要比聯邦政府法規更加有效,因為對當地人而言結果更加利害攸關。透過印第安人、毛皮獵人、水牛獵人、牧牛人、自耕農和礦工豐富多彩的歷史,作者將佐證上述理論的一系列真實歷史案例逐一呈現:產權制度如何演變為可以治理北美大平原上畜牧行為的規則?競逐金礦的礦工如何敲定在礦脈邊認領採礦點產權的規則?灌溉者又是如何在缺水的美國西部分割水域? 在本書最後,作者總結了美國西部開發的經驗給我們的教益,並將其應用於人類當代的「新邊疆」——不斷遭受侵蝕的環境和自然資源、世界上尚未開發的地區,甚至等待探索的地外太空——顯示出產權演化理論框架的普適性與穿透力。作者簡介
張敏敏,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目錄
中文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