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融合和分岔都是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各國對現代化的價值具有普遍的追求,現代化才具有融合性;同時,各國都追求符合自己文明、文化和國情的現代化,因此現代化才具有分岔性質。融合和分岔構成了世界的現代化歷程,也構成了中國的現代化歷程。 中國無論是加入還是接軌西方所謂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都並不意味著中國和西方的一體化。恰恰相反,中國與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之間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張力。看不到兩者之間的張力,就很難理解今天的局面。 迄今,美國的戰略已經極其明朗,那就是促成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國認為一旦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麼就再無能力挑戰美國。美國明言它已經放棄了改變中國的企圖,現在轉向通過塑造中國的外部環境來捆住中國,而脫鉤便是捆住中國的最主要的經濟抓手。 民營企業一直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主力和抓手。美國沒能與中國脫鉤主要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功勞。在國際經濟中,中國的民營企業在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中展現出了非常強的韌性。 本書是對中國現代化所作的進一步思考、梳理和系統闡述。作者簡介
鄭永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席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外部關係研究。已經出版中英文學術著作數十部,包括《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中國模式》《為中國辯護》《中國的「行為聯邦制」》和《技術賦權》等。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