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塾師研究 戴元枝 97875664249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6642494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清徽州塾師研究
ISBN:9787566424945
出版社:安徽大學
著編譯者:戴元枝
頁數:3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54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在目前塾師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新發現的資料,對已有的框架進行調整與補充,並試圖在史料的挖掘、現象的分析上有所突破。例如,對目前學界比較忽視的塾師教學情況,利用所搜集、整理的大量第一手私塾教材,從蒙館與經館兩個層級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對目前學界不太關注的古代塾師之間的職業交流以及職業培訓,結合陳櫟的《與子勛》與施璜的《塾講規約》等進行了具體闡述;利用徽州族譜文獻留存豐富的優勢,對目前學界尚無人關注的紀實性文體——族譜傳記中的塾師形象進行了探究,並將其與通俗文學作品中塾師的灰暗文學記憶進行了比較。而「緒論」部分從可易之師與不可易之師的角度探討為何徽州塾師會成為一個重要而又被忽視的社會群體;「餘論」部分則是以科舉制度的存廢為背景來分析徽州塾師的流動、轉型乃至消亡。「附錄」部分是將有關徽州塾師的重要文獻輯錄,目的是為其他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戴元枝,女,1973年出生,安徽寧國人。現為黃山學院文學院教授,兼任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史、徽州教育。近年來,在《全球教育展望》《編輯之友》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明清徽州雜字研究》,主編《清至民國徽州雜字文獻集刊(1—8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一般項目2項、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各1項、安徽省高校教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獲得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三項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

目錄

緒論 從傳統的私塾與塾師說起
一、私塾的起源與發展
二、塾師名稱的流變與別稱
三、徽州塾師:一個重要卻被忽視的社會群體
第一章 明清徽州塾師群體興盛的原因
一、基礎教育普及:塾師群體活動空間的多樣化
二、徽商經濟支持:塾師群體發展的物質基礎
三、科舉制度發展:塾師群體壯大的內在動因
第二章 明清徽州塾師群體的人員構成
一、明清徽州塾師群體人員的基本構成
二、閨塾師:明清徽州塾師的特殊群體
第三章 明清徽州塾師的延聘標準與程序
一、明清徽州塾師的延聘標準
二、明清徽州塾師的延聘程序
第四章 明清徽州塾師的教學與職業培訓
一、明清徽州蒙館內塾師的教學
二、明清徽州經館內塾師的教學
三、徽州塾師群體的職業交流與培訓
第五章 明清徽州塾師的經濟收入
一、明清徽州塾師的館業收入
二、明清徽州塾師館業之外的經濟收入
第六章 明清徽州塾師的社會文化生活
一、明清徽州塾師的讀書與著述
二、明清徽州塾師的社會交往
第七章 明清徽州族譜傳記中塾師形象的書寫
一、客觀存在與主觀選擇的交融:譜傳中塾師形象得以書寫的緣由
二、師與儒的結合:譜傳中塾師形象的書寫
三、教化實錄與娛樂虛構:族譜傳記與通俗文學作品中的塾師書寫比較
餘論 塾師的流動、轉型與消亡
一、科舉制背景下塾師的個體非結構性流動與轉型
二、興學堂、廢科舉背景下塾師群體的結構性流動、轉型與消亡
參考文獻
附錄 明清徽州塾師文獻輯存
一、《師說》
二、《塾講規約》
三、《坐館經文》
四、塾師傳記舉隅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