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認為是俄羅斯哲學的「白銀時代」,這一時期是俄羅斯哲學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俄羅斯哲學是對於俄羅斯在面臨東西方文明碰撞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的探索,是關於俄羅斯未來發展道路的探尋,是關於人的生存危機的深刻的哲學反思,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文化和哲學思維的獨特風格。《俄羅斯哲學研究叢書》選取的是對於俄羅斯「白銀時代」哲學影響最大的哲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這些哲學家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本書是叢書之一。內容簡介
俄羅斯哲學的理想性思維、人中心論和道德主義特點在俄國19世紀哲 學家費奧多羅夫的思想中得到突出體現。費奧多羅夫認為,哲學不是對世 界的消極反映和抽象的形而上學,而是追求理想之物,是改造人類和宇宙 的「方案」和「事業」。破壞人類幸福理想的最大之惡是死亡。在死亡仍 是必然事實的情況下,人類負有使祖先復活的道德責任。因此,哲學和歷 史學不是書齋學問,而是人人都應參与的復活祖先的「共同事業」。在此 ,博物館也具有了特殊的含義,它不僅具有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而且是 實現普遍復活之偉大事業所必需的現實手段。費奧多羅夫的「自然調節」 和人類走向宇宙的設想也成為俄羅斯宇宙論的先聲。作者簡介
徐鳳林,男,1964年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及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俄羅斯哲學、東正教及基督教哲學。發表著作《俄羅斯宗教哲學》(2006)、《索洛維約夫哲學》(2007)及譯著《雅典和耶路撒冷》(2000)、《東正教——教會學說概要》(2001)等。目錄
代序 俄羅斯哲學的理想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