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從農民合作組織的視角探討中國的貧困跨越機制,並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採用1978-2018年數據進行實證驗證。研究表明:農民合作組織具有包容性、競爭性和益貧性等特徵,在貧困跨越過程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扶貧主體,又是脫貧載體,也是扶貧協同紐帶。從貧困動態演變的視角來看,農民合作組織能夠在貧困發生之前幫助貧困邊緣農戶進行事前貧困阻斷,並在貧困發生之後對已經陷入貧困的農戶進行事後幫扶,幫助其擺脫貧困;從發展的視角來看,農民合作組織能夠通過創新帶來的績效和經濟增長助力扶貧。促進農民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扶貧效應的政策思路應該基於個體理性約束設計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並基於激勵相容約束設計實施機制和保障機制。 本書既可為農業經濟學研究者提供研究借鑒,也可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還可為農民合作組織和相對貧困治理實踐者提供行動參考。作者簡介
劉自敏,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能源與氣候變化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國際清潔能源拔尖創新人才、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國成本研究會理事、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經濟與金融統計分會理事、重慶市區域經濟學會理事、重慶市統計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教育評估監測專家。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訪問學者(2012~2013年),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 TSE)合作交流(2015~2016年),瑞典梅拉達倫大學(MalardalenUniversity)學習(2018年),受培訓于芝加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曾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 Jou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Economic Modelling等SSCI、SCI期刊,以及《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統計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權威期刊中公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2部。曾獲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可持續增長下的碳中和之路」全球徵文優秀論文獎、香樟經濟學論壇優秀論文獎、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成本研究會優秀論文獎、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重慶市發展研究獎三等獎等獎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等10餘項學術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多次被引用和轉載,政策建議多次被省級政府部門採納、形成省級政協重點提案,並被省級領導批示。目錄
第一章 導論